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工程“组团”出击 风险精细管控——浙江坚决打赢防御台风“烟花”硬仗
发布时间 | 2022-11-21 11:08:37    

  7月26日傍晚,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中心已移出之江大地。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26日至27日率队赶赴浙江防汛防台风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在听取浙江防御工作汇报后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台风“烟花”防御工作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两次登陆浙江,风雨潮洪“四碰头”,降雨量大且集中!台风“烟花”重重考验之下,浙江如何应对?

  闻“风”而动 做最充分的准备

  北移!南落!西折!自生成之日起,不走寻常路的“烟花”,在西太平洋上不断上演“反转剧情”,每一次都给浙江的防御形势增加了变数。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点变得越来越确定:无论登陆浙江与否,“烟花”挟带的疾风和庞大的水汽,叠加天文大潮,势必将在之江大地掀起一场猛烈波澜。干流防洪、平原防涝、山区防山洪、一线海塘……“烟花”之下,浙江将面临全面而严峻的重大考验!

  李国英部长指出,要以“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大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为目标,用扎实充分的准备工作应对台风暴雨洪水大考。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郑栅洁、副省长刘小涛多次部署“烟花”防御工作,强调思想认识上要重视再重视,形势估计上要充分再充分,风险研判上要细致再细致,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要把防台风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重要精神的主战场,全力以赴守住安全底线,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马林云在全省台风防御视频会上发出动员令,全省各级党员干部闻“风”而动,迅速集结。

  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海上盘旋了近7天半的“烟花”台风终于在舟山普陀上岸,并累计在舟山本岛和杭州湾滞留近16个小时,给在浙江持续多日的台风强降雨送来更为强大的“助攻”。

  东苕溪瓶窑站洪水黄色预警!浦阳江流域诸暨站洪水橙色预警!运河水系嘉兴站洪水红色预警!余姚水位超历史极值!宁波三江口潮位创历史记录!25日下午至夜间,汛情四起。

  这是一场早有准备之战!在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大楼,从台风生成之日起,密集的通知、调度、会商、部署就成了常态。水情监测预报、山洪预警、海塘防潮、水库山塘安全度汛等专项工作组提前进岗到位,根据台风路径的不断变化,针对水库河网调度、海塘防御风暴潮工作、水库山塘防御工作和在建工程防御工作等四大方面,不断细化部署防御措施;预泄预排207个西湖的水量,提前将水库蓄水率降低到72%;发送98.7万条预警短信,提前调运麻袋、铁锹、大流量排水泵车、水陆两栖车等赴舟山、宁波待命……

  党旗在心中,哪怕风雨骤!在钱塘江北岸的嘉兴海塘上、在潮声滔天的宁波三江口潮位站、在东苕溪水位不断上涨的杭州西险大塘、在山路泥泞的病险水库、在一座座在建水利工程现场……全省3.3万名党员干部,对全省2.3万处水利工程开展巡查,进一步排查解决隐患、实施临时加固,13个省级工作组在一线开展指导,2个病险水库检查组赴重点地区抽查,组建调度专家组进驻姚江西排枢纽工程,为守住安全底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红色堤坝”!

  科学调度 水利工程筑牢“安全线”

  打好提前量,赢得主动权。7月23日,“烟花”台风逼近浙江,路径日渐明朗,预报雨量也越来越大:宁波、台州、舟山、杭州、金华、天目山区等地降雨量可达250——500毫米,局地800毫米以上!

  在前期沿海城市水库采用发电预泄、重要平原河网开闸预排的基础上,23日晚,浙江省水利厅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水库河网调度工作。次日,杭州三堡排涝泵站、德清对河口水库等越来越多的水库河网加入了预泄预排的队伍,或进一步加大排泄力度,全力腾出库容以迎战“烟花”!据统计,全省大中型水库累计预泄水量11.88亿立方米。

  暴雨!大暴雨!“烟花”上岸后,雨水肆虐,各地水位直线升高。水库调度迅速从 “应排尽排”转变为“全力拦洪”。在杭州,青山水库两次错峰调度,并于26日6时关闭闸门,拦蓄洪水,力保下游瓶窑水位不超保证、西险大塘运行安全。截至27日13时,全省大中型水库拦蓄水量12.34亿立方米,各沿海平原累计排水量25.79亿立方米。

  在宁波余姚,“烟花”台风的强降雨,将姚江流域余姚站水位推向历史新高——3.53米!但四明湖水库、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余姚城区堤防加固工程、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等水利工程共同发挥作用,“组团”打了一场漂亮的防御战,确保了余姚城区并未发生重大内涝,也未发生2013年“菲特”台风期间洪水漫堤、城区大面积受淹等情况。

  “记得‘菲特’影响期间,河里水多高,路上的水就多高,城区淹了几天几夜,而这几天,河道水位明显比那个时候还高,城里街道却没啥事。”26日上午在宁波余姚街头,市民罗先生充分肯定了今年的防汛防台风工作。

  余姚的变化,是浙江省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的缩影。“十三五” 期间, 浙江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880亿元,加固水库623座、干堤海塘720公里,新增强排2050立方米每秒,新增水库总库容5.1亿立方米,为应对各种极端灾害增添了底气。

  数字赋能 精细化开展风险管控

  “山洪来势迅猛,以前单纯依靠监测预警,现在预报预警并行,结合高精密度的气象数据和大数据的技术,预警能够在分钟级得到响应,为转移赢得宝贵时间。”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陆小勇说。

  早一分钟预警,多一分安全。24日7时30分,省水利厅通过山洪数字化应用向诸暨市水利局发送了山洪24小时预警;11时50分,又一份发出,预警时间从24小时精确至3小时!诸暨市迅速组织人员转移,当天晚上就转移2000多人。

  截至7月26日晚,浙江已针对台风“烟花”发送未来24小时预警单9期277县次;点对点发送短临预警单28期;通过平台发送山洪预警短信98.7万条。

  在与台风的赛跑中,数字化使浙江防御工作“大提速”。2019年4月,省水利厅聚焦防范化解流域洪涝台潮重大风险,统筹谋划,整合资源,集成创新建设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

  省水利厅通过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服务1.5万名一线防台工作人员;桐乡市通过数字化实现全市800多台套闸站、泵站远程智能启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次台风“烟花”防御中,这个纵向贯通流域内8个市43个县,服务全省15万政务用户,实现横向协同各部门、纵向联动省市县、风险闭环管控的一站式防灾减灾作业的科技“先锋”凸显威力。

  智慧水利改革,有力催生了新的风险管控理念和方式,为“烟花”台风防御进一步加码。台风登陆前夜,基于钱塘江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的研判,浙江省水利厅第一次向11个设区市的相关县(市、区)下发了56份风险提示函,内容包含病险水库、山塘、农村供水、海塘、山洪灾害等六大风险类型,将风险细化到点,明确防御要求并要求反馈落实情况,做到一风险一函,并实现动态更新。

  在不久前水利部召开的“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上,李国英部长要求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抓好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就是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开展智慧化模拟,支撑精准化决策。

  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浙江,早在2020年新安江洪水防御过程中,就积极运用智慧水利成果,实现新安江水库削峰率67%,减淹面积123.8平方公里,减少受灾人口45万,确保了水库大坝安全和人员零伤亡,得到了水利部的全国通报表扬。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这一经得住实战检验的数字化平台推动钱塘江流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也为全国智慧水利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为流域综合治理、重大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了新模板。

  眼下,浙江的防汛防台工作转入“下半场”,但部分平原河网仍处高水位,防御措施须臾不可松懈。浙江水利人,将全力应对台风降雨影响的滞后效应,继续做好防洪调度、山洪灾害防御、低洼地区排水和病险水库风险管控等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报    | 撰稿:张佳鑫 等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