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教育局官网发布关于征求《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
01
“意见”称,此《办法》将适用于宁波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师,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
意见稿中还提到,可予以待岗的有五种情况,比如:经考核认定不适合教学工作,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不合格,学年度考核不合格。
可予以解聘的共有七种情况,比如:学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待岗、转岗,或连续两年学年度考核不合格;试用期考核不合格。
教师退出渠道包括的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等,均是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
一句话,教师职业要打破陈规,不再是曾经被一个时代热捧的“铁饭碗”。
02
这与近几年教师岗位的“香饽饽”现象不无关系。
随着多年来扩招带来的每年上千万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加上人们对于就业岗位的“挑剔”,“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无处不在。
而作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务员岗位和事业单位成为热捧的就业渠道。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少,收入低且无保障,多数人都把考公务员、考教师岗位等同于可以让未来“无忧无虑”的“铁饭碗”。
这种现象被许多人才研究专家担忧、诟病,他们担心高素质人才不能进入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从而造成人才浪费、造成学校培育人才与其初衷的错位等。
可这股“潮流”依旧滚滚向前。就学校而言,每年有不小比例的名校硕士、博士进入有名气、待遇高的中学当教师。
讨论莫衷一是。有人痛心疾首地认为是人才浪费,有人却认为这是市场的合理匹配,并无多大不妥。
事实上,追根溯源,是因为学校待遇的提高,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以及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其他职业呈现的越来越“没谱”的高频变化。
03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换一个视角看教育,也会发现,不少教师的素质的确堪忧。
除了不太明白教育的本质,所谓“传道”不行,连基础要求的“授业解惑”也是半桶水。一个合格教师所要求的这几项都不合格,其实就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职务了。
类似的杂乱无章也是因为教师岗位的稳定性,被各类“后门”洞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进入学校,不时出现的各类学校恶性案件与此不无关联。
这类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教师职业的严肃性、高尚性受到严峻挑战。
随着对于教育严肃性的重视程度加深,学校需要“换血”,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肩负起教师这个“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的光辉职业要求。
按照市场生存规则,不稳定性才更能督促竞争,从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让最适合的人进入真正热爱的岗位。
这个意义上说,浙江宁波的这个“意见稿”具备开创性的意义,而且是对当下现实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现实对策。
这也是对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在一个方面思路的延伸和落地。这份“意见”中明确规定: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净化校园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