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7时05分,文成县气象台发布干旱黄色预警信号。截至目前,除洞头区、龙港市外,温州其余县(市、区)仍在持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大部分乡(镇、街道)的气象干旱指数已达到重旱到特旱级别,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用水紧张,干旱情况正给各地百姓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当前,乐清、永嘉等地出台隔天供水、分时段供水“隔江海运”、限量降压供水等应急举措,以缓解供水难。
干旱为何加剧?
最重要的原因是降水量明显偏少。从全国范围来看,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今年夏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伊朗高压东伸,并与中纬度的大陆高压相结合,导致在我国上空形成大范围的暖高压带,在其影响之下,水汽向我国输送的渠道被阻断,导致降水明显偏少。温州也不能幸免,迎来了一个高温日数长达40天、有气象纪录以来最热的夏天。
另一方面,台风未能对温州形成有效降水。截至目前,今年共诞生21个台风,其中影响温州的仅“轩岚诺”和“梅花”,少于往年平均的2.9个,由于路线问题,两个台风都在温州近海北上,对温州的影响是风大于雨,未能在台汛期形成有效降水。以台风“梅花”为例,它给温州带来的降水微不足道,但受其影响,舟山市在短时间内增加了近540万立方米的水库蓄水量,有效缓解了当地7月份以来的气象干旱。
而其余台风多为西进或者北上后直接东移,不仅没能给温州带来降水,反而将水汽吸走,导致降水进一步减少。
降水量的减少能直观体现在数据上。今年汛期,温州全市平均降水量810.1毫米,比常年同期(1322.4毫米)偏少38.7%,是1991年以来同期最枯的一年。今年梅雨期出梅早,梅期短,梅雨量偏少。6月26日出梅以来,全市平均降水214.1毫米,较常年同期(810.0毫米)偏少73.6%,是1956年有记录以来同期历史新低。7月以来降水更加稀少,各县(市、区)均偏少6-8成,温州市区仅158毫米,较常年偏少76.2%,降水情况仅好于1967年的105毫米。
温州各地如何应对干旱?
降水稀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气象干旱,7月份左右,气象干旱已经开始冒头,并持续发展到现在,造成部分河道溪流干涸,水库山塘蓄水量减少。其中飞云江和鳌江代表站出现历史低水位,楠溪江水位已降至警戒线以下,10月2日,楠溪江石柱水文站断面更是出现了自1956年建站以来的第二低水位。10月21日,温州全市19座中型水库平均蓄水率40%,蓄水总量1.74亿立方米,比2020年同期减少3600万立方米,309座小型水库平均蓄水率38%。
受其影响,9月28日楠溪江供水工程停止向乐清供水。温州永嘉县和乐清市为保证用水,于日前开始实施限制供水应急措施。
10月25日,永嘉启动县城镇供水突发事件Ⅲ级应急预警,对该区的大耗水工业和服务业(月均用水量500吨以上的非居民用户)用水进行控制,对城镇供水范围内的居民用户实施局部降压供水、限时限量供水等措施。并于10月26日起,在上塘水厂、黄田水厂、桥头水厂、桥下水厂、瓯北水厂供水区域启动限量降压供水。据永嘉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水来水量已远不能满足正常用水需求,此次增压供水并非正常供水,部分管网末端地区、楼层稍高用户会出现水压偏低、水量较少、甚至无水现象,请各用户采取必要的蓄水措施。
在乐清,10月25日起全市范围启动实施应急限制供水措施,暂停对桑拿、浴场、游泳、洗车等行业供水,限制对酒店、电镀(含表面处理行业)、建筑施工等高耗水企业及其他用水大户供水;禁止将自来水用于园林绿化、道路环卫等市政用途,严禁私自开启消火栓和供水管道、私自在水源水库取水等行为。同一时间启动的还有“抗旱保供”应急分区隔日供水方案,全市的镇街划为乐成线、柳市线、虹桥线等三线,进行轮流供水、隔日供水。
目前,温州市公用集团自来水有限公司根据瓯江水质情况已适时适量启用瓯江应急水源。温州积极组织跨区应急输水调度,启用七都至琯头DN700应急管道和山福镇至永嘉桥头DN300管道,将市区清水送至乐清北白象和永嘉桥头片区,通过状元港码头向乐清黄华码头船运送水,确保片区居民生活不断水。
此外,温州各地水利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抗旱,紧急开展水源寻找、引调等工作;水利工程也开始发挥引调作用,针对高温天气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的情况,科学合理调度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为温瑞灌区、瑞平灌区和江北灌区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保障;气象部门9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随时待命,在每一次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活动。
旱情何时才算尽头?
目前,全球处于“三峰”拉尼娜事件,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特征,温州发生“夏旱连秋旱”可能性很大。根据国家和省气候中心预测,温州第四季度(10月-1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仍偏高0.5℃左右,平均降水量较常年仍偏少2成左右。也就是说,到本月结束,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发展,虽然本周后期有零星降水,但仍是杯水车薪。而11月份的情况目前来看也不容乐观,降水偏少仍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2022年第22号台风“尼格”有可能将于近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如果生成后能给温州带来降水,那么干旱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我们能做些什么?
节约用水很关键。
近日,记者走访了乐清的部分单位、企业、学校,发现各种“节水”神器上阵,将用水“抠”出了新高度。在乐清市税务局,记者看到,作为该单位用水量比较大的地方,食堂厨房设有节水型洗菜机、节能型洗碗机等。食堂外还装有一个雨水蓄水水箱。“这个是我们的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平时蓄积食堂屋顶的雨水,通过滴灌管,对大院内的绿化进行灌溉。”乐清市税务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晖说,为了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他们因地制宜,启用了这套雨水回收灌溉系统,近期虽然降水少,但在有雨时,也起到不错的增水效果。
今年乐清市第三中学对学校宿舍进行了提升改造。该校总务处金永才介绍,现在每间学生宿舍都安装了两个智能水表,一个显示热水出水量,一个显示冷水出水量,每天宿管员老师都会检查登记,哪间宿舍用水量显示异常或出现漏水情况,就能立即发现。对蹲便池也进行改造升级,以前冲水量太大,比较浪费,如今的水箱出水量比以前能节省一半用水,效果不错。这一系列节水举措,不仅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节水意识。
在乐清经济开发区的德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了节约用水,该公司在建厂时就进行了专门的规划设计。集团副总裁虞娇蓉介绍,他们在厂区建了一个200立方米的专用水池和冷却水循环管道,通过冷却水处理和使用以及自来水补充的控制,实现良好的水质并循环使用。“通俗来说就是将生产车间里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存入蓄水池,经过冷却处理后,重新供给生产车间使用和各卫生间内马桶用水。通过将部分废水用于马桶耗水和自来水的不断补充,使冷却水长期保持清洁。”
虞娇蓉算了一笔账,以往每个月公司生产总用水量约350吨,通过冷却水管系统改造后,如今每个月总用水量降至200吨,一年就能节约用水1800吨,工业用水如按一吨7元来算,那么一年就能省下12600元,不仅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
来源:浙江日报 | 撰稿:谢甜泉 制图 陈姝彤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