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杭州这十年·拱墅|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
中国网 · 丁萨 | 发布时间2022-09-28 16:29:40    

   千年大运河碧水清波,初啼新拱墅朝气蓬勃。9月27日上午,“杭州这十年·拱墅”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十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966亿元跃升至1969亿元,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29亿元增至180亿元。服务业占比提升至9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73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发布会上,拱墅区委书记李志龙介绍。

  从武林商圈、武林新城和十大产业平台的齐头并进,到“一核一带一极”产业发展空间的形成,十年来拱墅区不断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

1.jpg

  坚持“发展为基”,点燃转型升级“主引擎”

  十年来,拱墅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空间,从高能耗、高排放传统产业关停搬迁,到“1+4”新兴主导产业的确定,拱墅的发展主平台、产业主赛道更加聚焦,大运河数智未来城成功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

  拱墅区持续优化商业环境,目前累计建成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5家,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分别达到550家、20家。嘉里中心、国大城市广场、远洋乐堤港、中粮大悦城等大型综合体先后建成,武林路女人街、杭州丝绸城步行街、胜利河美食街等商业特色街遍布全域,新天地活力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坚持“文化为魂”,擦亮运河文化“金名片”

  浙麻、杭一棉厂房改造为国字号博物馆,浙江重机厂改造为新天地街区,长江以南第一个联片供热站——杭州热电厂改造为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曾诞生新中国首套制氧机的杭氧改造为武林之星博览中心……昔日的工业遗存已成为融入城市的新风景。半山望宸阁、运河大剧院、大运河亚运公园、杭州电竞中心、上塘古运河景区,以及杭钢遗址公园、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文化新地标,十年内陆续建设或投用,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推陈出新。依托运河文化,拱墅区成功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亚洲设计管理峰会、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大运河戏曲节、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等系列品牌活动,“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红色资源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春走大运、夏品民俗、秋逛庙会、冬赏花灯”大运河四季歌成为拱墅独特文化品牌。

  坚持“品质为王”,跑出有机更新“加速度”

  十年来,拱墅区高标准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为产业发展腾出了大和平、申花、运河新城等一批重点区域,原先脏乱差的片区、冒浓烟的厂房,已经成为一座座大型综合体、一幢幢高端楼宇、一片片公园绿地。特别是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来,城区空间格局更加优化,一条大运河串起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东方古典美,小河直街的江南山水韵,武林商圈的国际时尚范、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的未来科技风。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拱墅区累计建成石祥路提升改造工程、秋石快速路、香积寺路隧道等52条主次干路和186条支小路,全区主干路网总长达到650公里。先后建成公园绿地390万平方米,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主城区首个“双国字号”森林公园。城市管理更趋精细,借助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筹办契机,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高标准实施武林广场、武林路、武林门风情街区改造,城市颜值、环境品质、商圈能级不断提升。

  坚持“民生为本”,打造阳光共享“大家园”

  拱墅区坚持每年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百姓日子越来越美,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区”。通过做优“一老一小、阳光相伴”幸福场景,拱墅区将养老托育项目纳入政府民生实事,着力打造“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伢儿”服务品牌。十年来,共建成“阳光老人家”178家、老年食堂78家,日均来访老人超1.5万人次,建成“阳光小伢儿”站点43个,被授予“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

  与此同时,不断擦亮“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区域品牌。十年来,拱墅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超200亿元,省标准化学校、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100%,省现代化学校(幼儿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还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连续四年获评健康浙江建设先进市、县(市、区)。在全市率先启动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257个、完成248个,打造了和睦新村、德胜新村、流水西苑、麒麟街小区等一批全国省市样板,旧改数量始终保持全省领先,瓜山未来社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未来社区。

  坚持“生态为先”,绘就诗画江南“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间,拱墅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零直排,成功消除劣Ⅴ类水体,建成6个省级美丽河湖、60条市级美丽河道、180公里沿河生态绿道,多次荣获“大禹鼎”,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PM2.5平均浓度降幅、空气优良率均居主城区前列。

  天子岭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杭钢半山生产基地停炉熄火,半山电厂5座冷却塔历时3年半全部安全拆除,小河油库、谢村渣土码头先后关停,重大环境制约陆续破除。

  坚持“创新为要”,下好智治善治“先手棋”

  创新是内生动力。十年来,拱墅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区街社三级驾驶舱,迭代升级“城市眼云共治”平台,整合视频监控、物联感知设备6.9万余个,归集各类应用场景129个,初步形成“平战结合、实战实效”的基层治理指挥调度系统。

  基层治理更高效,基层智治系统建设入选省级基层智治城区精细治理试点,全时空多维度采录感知网入选省基层智治大脑试点。“防涝智治”“渣土统管”“湖数通”被评为省级优秀应用;“红茶议事会”“文明帮帮码”等做法广受好评、在省市推广。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丁萨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