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这不仅仅是在构建“民生工程”还可能引领一种趋势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9-26 16:34:05    

   有一组数字可能会让你惊奇:截至8月底,全省“浙里惠民保”投保人数达2969万人,投保率53%,续保率81%。

  这个发展很快的、在浙江百姓中颇具人气的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正在释放“民生红利”。这也是它出笼两年持续火爆的原因。

  这是现代技术手段下迅速推广开来的一个补充医疗保险,除了“民生”性质,它甚至会成为一种未来趋势。

微信图片_20220926163658.png

  01

  目前浙江全省11个设区市均推出“浙里惠民保”制度,实现省域全覆盖。这包括“西湖益联保”“浙丽保”“天一甬宁保”等产品。

  “浙里惠民保”2020年设立,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项目推进,它天然地肩负了使命成份。

  它克服传统商业健康保险保费较高、投保条件受限等问题,努力让医保之网“兜”住更多百姓的健康。

  说到底,这算是一个惠民项目,努力靠近民生的需求,这也是它出笼两年就覆盖近一半浙江人口的原因。

  这类补充医疗保险的重要特点在于随着投保人数增加,保额在扩大,而保费在减少,就是民众的投保费用会随着投保人数的增多而逐步减少。

  以“浙里惠民保”为例,它兼具面广、费用低的特点:不对参保人员设置年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职业类型、户籍等前置条件;基本保费不过一年才100至150元。

  02

  我们之所以对这类补充医疗保险喋喋不休,是看到了它非常“民生”的一面。

  众所周知,现代医疗负担似乎没有减轻的可能,那么依赖社会医保可能力不从心,需要找到必要的补充。类似的医疗保险于是应运而生。

  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它的“呼唤”能力和运行机制。

  浙江正在打造的“医保大脑”,构建了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群众通过“浙里办”、支付宝、微信等渠道即可实现投保结算一体化。

  这同样具备民生工程的基本性质,因此政府对此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数字化技术的引领下,民众可以快速安全的投保,也可以在出险、医疗以后快速地完成结算,就是所谓的投保结算一体化。

  浙江省“浙里惠民保”在投保人数、投保率等主要指标方面居于全国前列。

  有数据为证。2021年全省“浙里惠民保”人均赔付6153元,预计今年达11505元,单人最大赔付达142万元。两年来累计赔付41.5亿元、惠及75万人。

  03

  “民生工程”重在思虑民生,从民生的角度去考虑整个产品链条。

  医保一直是许多地方头疼的事情,有些地方甚至成了每年填不满的“窟窿”。即使城市里的全民医保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许多不足需要靠时间靠不断的改革去弥补。

  而这类政府主导的补充医疗保险却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服务于民众,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每一个参保者的利益。

  更被看重的是,这类保障措施适应民众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

  它的火爆离不开政府的全方位支持。2020年6月以来,“浙里惠民保”先后在浙江11个设区市落地开花。政府接连发文,鼓励群众参保。

  政府的满满诚意也内含于其中:不限既往,允许带病投保;不限年龄,面向全体基本医保参保人员;不限职业,实现居民与职工、在职与退休同价同保障;基本保费约为100至150元/年——如此“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障”的特点,甚至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保。

  它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一键投保”,重大疾病相关药物的覆盖范围扩大,符合赔付条件的直接由医保系统实时结算等。

  这是民生呼召下的“工程”,“浙里惠民保”还将探索增设长期护理保障项目,以及推进实现全省域“一站式”结算等。这些都是考虑民生需求的细枝末节,更好地服务于民生。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