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已经参加了志愿军,为了祖国的安全,我想您们也会为我而感到高兴吧!”70多年前的一封战地家书,让80多岁的饶品梅潸然泪下,这是饶品梅的哥哥饶人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寄回来的最后一封家书。
饶人,又名饶大有,出生于1933年,杭州建德市寿昌县人。1949年5年,饶人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开启了军人生涯。
“哥哥是怀着满腔热血去参军的,参军当天他和我说,‘要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要保家卫国,为正义而奋斗’。”饶品梅对70多年前的这一幕记忆深刻,恍如昨日。
1950年10月,参军一年多后,饶人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投身到这场敌我力量悬殊、异常激烈残酷的战斗中。
在朝鲜战场上,饶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6团2营连文教。在志愿军序列中,炮兵作为火力支援的骨干力量,凭借明显处于劣势的装备,沉重打击了敌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伤痛。1951年11月18日,饶人在波澜壮阔的朝鲜战场上,拼杀一年多,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在异国他乡,年仅18岁。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和出神入化的各种战术,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饶人在最后一封家书中写道:“在朝鲜已经找不到一个完整的村庄了,到处是废墟,到处是弹坑,到处是被燃烧过的树木……人民把仇恨深深地记在心里,把它变成力量,支援前线!支援前线!祖国在我心里变得更可爱了,更可敬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将会为祖国不惜一切!”
饶人将守卫祖国的信念,刻写在字字铿锵的家书中,他早已视死如归,直至为国捐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总有一股勇气,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毫不犹疑地挺身而出,哥哥就是这样的人。”饶品梅说。
“哥哥牺牲了,父亲母亲也都去世了,家里就剩下我了,我从9岁开始一个人生活,但哥哥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饶品梅独自生活后,凭借坚强的毅力,生存下来,考入金华越剧团,慢慢安家落户。
如今,饶品梅每天都会想起哥哥,哥哥寄回来的二十多封家书,已经被思念的手指翻烂,泛黄又破旧的纸上,一笔一划书写着哥哥坚定赤城的爱国之心。
“我是幸运的,我活了下来,我能看着祖国繁荣富强,可是哥哥永远看不到了,如果可以,我很想对哥哥说,‘哥哥,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生活也好了,您所奋斗的已经成功了,您安息吧!’。”饶品梅希望,哥哥短暂又伟大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报效祖国的精神能够传递给更多人,“我永远铭记哥哥、铭记中国志愿军,他们是英雄”!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丁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