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期,强降雨天气增多,在旱涝急转、旱涝并存等多种因素叠加条件下,防汛形势严峻复杂。自入汛以来,浙江省乐清市始终以临战状态,时刻绷紧防汛减灾这根弦,抓细抓实主汛期防汛减灾工作。
筑牢北部山老区“铜墙铁壁”
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病险山塘、老旧房多是乐清市北部地区防台形势严峻的重点所在,历年来曾发生多次特大暴雨、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近日,乐清市积极开展北部地区防台前线指挥部防台风应急演练,大荆、湖雾、仙溪、智仁、龙西等五个乡镇参加演练。采用实战演练和视频指挥相结合的方式,模拟在强台风强降雨正面袭击时,发生交通、通讯、电力中断等情况下,指挥中心智慧调度,指导北部地区独立实现防汛防台工作。
此外,强化组织领导,调整组织架构,增设北部山区指挥中心,建立“一镇一策”和“一点一责任人”风险隐患管控机制,细化防汛防台工作职责,落实地质灾害巡查责任人,落实汛前、汛中、汛后风险隐患排查、管控、整改措施,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处置,全力做好片区防汛工作。
打通城区地下“毛细血管”
近年来,针对城区低洼内涝情况,乐清市积极开展补短板、强弱项,通过责任划分、技术创新以及扩充设备等举措,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能力水平,让城市不再受“内涝伤”。
调整职责。将城市内涝职责范围拓展到了城镇内涝管理范畴,将职责所属从市政中心调整到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现城乡内涝治理防范一盘棋。同时,根据职责分工,每一条低洼易涝道路明确“三个责任人”,即各有一名村委会或管理单位责任人、一名交警及一名综合执法人员负责,切实做到责任无盲区。
技术创新。安装水位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实时数智赋能,后台数据接入应急、执法、气象部门数字应用,实现低洼易涝和下穿式道路实时监测预警。当水位达到0.15米时,村委会或管理单位责任人即刻到达现场,加强管控;当水位达到0.3米的时候,交警、执法部门和属地政府到位,进行封道。
增加设备。对相关风险点(区域),安装配备排水泵,要求设备数量及排水量满足点位需求,并加强设备维护及管理。目前该市城区的17个低洼内涝点已全部设置监控设备,并拥有大型排水车3台。
构建防汛“智慧屏障”
装备的提升、技术的进步、理念的突破,正让现代化防汛变得越来越“智慧”。近年来,乐清市紧抓“智慧防汛”,提升防汛监测预警的精准度、抢险救灾的时效性。
今年初,乐清市率温州之先创新开展多部门联合、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风险预警信息“一键发布”模式,整合应急、水利、资规、农业农村、住建等23个部门85个行业的资源,通过“乐智防——强天气数智防御监测预警应用”平台向2743个节点责任人一键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两个直达”,即直达乡镇和村居干部,有效解决了系统分散、部门间信息重复发送等问题,使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人和需预警对象。
此外,该市还率先推出收割乡镇级暴雨预警机制,克服预警信号县级属地化的弊端,有效满足乡镇对暴雨预警属地化、精细化的需求。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整合重塑水雨情监测、暴雨预警、地质灾害预警、山洪预警、城镇内涝预警、应急指挥、人员转移等各部门业务,形成预警直通、基层响应、处置反馈的强降水防御闭环管理。
“一直以来,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按照‘汛期不过、备汛不止’的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各项防汛备汛措施,全力确保安全度汛。”乐清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乐清将持续发力,多措并举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胡祥兴 邓甜甜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