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在海上守护万家灯火 记者跟随舟山海缆护线员巡海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黄宁璐 通讯员 富雨晴 | 发布时间2022-08-05 08:37:44    

   在广袤的舟山海域,波涛澎湃的大海之下,埋藏着一条条被誉为“深海生命线”的海底电缆,为岛城送去万家灯火。

  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海底电缆覆盖广、路径长,总长度达1441公里。它们将大陆电网与舟山电网连接起来,结束了舟山电网“孤岛”运行的历史。

  然而埋在海床下的海底电缆一旦遭受破坏,将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小岛也有可能因此陷入黑暗。为了维护海底电缆的安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正在构筑一个“天上有卫星、海上有巡逻船、近海有雷达”的海缆立体维护体系。

  夏日炎炎,正是用电高峰时期,也是一年当中海缆维护任务最重的时候。近日,我们随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海缆监控班班长助理沈震宇、海缆护线员李朝根一起巡海,亲历酷暑下护缆工作的艰辛。

  一年365天巡海护缆

  上午9时许,定海步枪湾码头上气温已逼近30℃。沈震宇带着我们搭载一艘只够容纳三四人的小艇向鱼山海域海缆保护区进发。

  “老李常年在海上值班,我们马上就能见到他了。”沈震宇口中的“老李”就是李朝根,也是海缆应急处置船船长。“他平时都不上岸?”我们忍不住问道。沈震宇一脸认真地解释,鱼山海域共有9条220千伏海底电缆和1条海底通讯光缆,是鱼山石化基地的生命电源,若线路发生故障,将对鱼山石化基地安全有序生产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海缆应急处置船常年在鱼山海域巡逻,没有特殊情况不归港,海缆护线员们也只有跟同事换班时才有短暂的上岸休整时间。

  听说今天要巡的是舟山海域最重要的海缆保护区,我们变得既紧张又兴奋。海风自耳边呼啸而过,小艇疾驰向前,我们这才感觉到一丝清凉。很快,一艘印着“海缆应急处置”几个大字、锚停在海面上的船只映入眼帘。小艇渐渐靠上它,在风浪作用下,小艇摇晃得厉害,两船一米多的高度差吓得我们不敢往前。船员们见状看准时机,一把将我们拉上去。“前方船舶,你船所处海域为海缆保护区,禁止抛锚!请尽快提速驶离!”还没等我们缓过神,驾驶台便传来喊话的声音,我们跟着船员一起跑到驾驶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原来正在值班的李朝根通过电子海图发现一艘货轮在海缆保护区航行时航速骤降,极有可能抛锚,他立刻向对方喊话。

  很快,货轮给出回应:“我船突发漏水,正在全力修复。服从你们指挥,不抛锚!”尽管获得“承诺”,李朝根依然不放心,他顾不上抹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牢牢盯着那艘船,时不时与他们通话掌握维修进度。紧张而漫长的30分钟后,货轮完成堵漏,以正常航速驶离海缆保护区。

  李朝根紧皱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海底电缆最大的‘敌人’,就是突然闯进保护区的抛锚船只。”已经在海上护缆整整四年的李朝根,对各种可能损伤海缆的作业早已了然于心:锋利的锚会在海底拖行四五百米,损害电缆的可能性极大。此外,他们还要警惕挖沙、钻探、打桩、底拖捕捞、张网、养殖等行为。

  跟我们说话时,李朝根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电子海图。“这个小小的电子屏可帮了我们不少忙!它可以采集到船舶AIS数据,附近船只动态一目了然。”李朝根说,“就是太费眼睛,值班时连着三四小时紧盯电脑屏幕看,眼睛酸得流眼泪是常有的事。”我们这才从他黑里透红的脸上看到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

  见证渔民理念之变

  临近中午,烈日直直地照射下来,没有空调的驾驶室里气温更高了。“等船开起来就凉快了。”高温让我们变得有点急躁,李朝根却有条不紊地启动锚机收锚链。“每年夏天都是如此,我们已经习惯了。”李朝根笑着说,一天下来,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大片汗渍把衣服染得像地图一样。

  “虽然我们现在有先进的设备,但如果船只将AIS关闭,我们就接收不到它的信号。”为此,他们会在每天涨潮时绕着海缆保护区巡航一次,现场察看海上情况。

  “为何要在高潮时开出去呢?”李朝根耐心解释,他们平日锚泊的地方是一处浅滩区,低潮期最容易发生船只搁浅损伤海底电缆,因此他们必须守在这里;而到了高潮期,尤其是涨到2米时,一般船只都不会搁浅,他们才能放心开出去巡逻。

  伴着“哒哒哒”的马达声,船只起航。我们从驾驶台望出去,只见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

  海缆护线员与大海为伴,肩负着守护海缆的重任,也经历着争分夺秒处理事故的惊心动魄。行至半程,海上一切平稳,李朝根向我们讲述起保卫海缆的经历。

  有一次,他们在巡航中发现,跟在他们后面的一艘货船航速突然慢下来。大家立即进入紧张状态,第一时间呼叫,并迅速调转船头向货船靠近。尽管如此,依然慢了一拍。联系上的时候,该货船因机器故障已在海缆保护区下锚了。

  “这个时候绝不能收锚!这么一个几吨重的大锚稍有移动,就会损伤海缆。”李朝根说,他们与对方船员展开沟通,“砍锚确实会给你们造成一定损失,但损伤海缆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你们甚至还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仅用了10分钟,对方就同意砍锚,并承诺驶离保护区后再下锚维修。

  这时,闯入我们视线的船只多了起来。李朝根打开船上的高音喇叭开始播放:“前方船只,您已进入海缆保护区域,不能进行以下作业……”此时的海缆应急处置船就像一座移动广播站,宣传警示语响彻海面。他们还经常上船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给船员讲清海缆布设范围、保护海缆的重大意义及破坏海缆的法律责任。

  李朝根很欣慰,近年来,违规作业现象越来越少,渔民的海缆保护意识越来越强。2019年,他刚从事护缆工作时,每天要处理预警事件10多起,还经常碰到拒不配合的渔民;现在每天最多一两起,喊话提醒一下,甚至只要在船头挥动旗帜,对方船员就能领悟并配合。

  “今年还有26位舟山船老大自主加入海上义务护线员队伍,并完成专业培训。”李朝根高兴地说,“被监督人”变“监督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轻松”了。

  打造护缆“千里眼”

  绕了一圈,我们的船只开始返回。尽管一无所“获”,但我们都特别开心。

  “今日巡航到鱼山海缆端,一切正常返回。目前已在值守点抛锚警戒。”船只一停下,李朝根立刻拿出手机,在护缆微信群中报备。

  原来,李朝根和船员们并不是“单兵作战”。距离他们近百公里的舟山本岛海缆监控大厅里,海缆监控班的班组成员也日夜守护着海缆。

  海底电缆如何实现远程监控?沈震宇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监控大厅的高清图给我们看,只见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面是舟山市海底电缆路由海图,“紫色的一根根虚线代表海底电缆的走向,一个个小三角代表来往船只。这是由国网舟山供电公司自行研发,用于海底电缆维护的‘海缆一体化综合监控微应用’。”

  沈震宇将图片放大,手指其中一个小三角继续说,只要将鼠标轻移到某个小三角上,就能显示该船的船号、航速、联系电话等数据。针对那些关掉AIS的船舶,“海缆一体化综合监控微应用”也有办法让它们无处遁形。他指着图上一块近乎椭圆形的黄色区域说,这就是通过近海雷达探测到的船只。

  “当进入海缆保护区的船航速小于1.2节/小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告警信号,另外我们也会根据经验判断船只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危险目标,马上通过电话提醒船老大驶离,或指挥巡逻船赶往告警区域处理。”沈震宇拍了拍李朝根的肩膀说,他们虽然见面次数不多,电话、微信交流次数却不少,也算是“老朋友”了。

  傍晚,海上的风浪渐渐大起来,驱散了白天的闷热感,我们也踏上小艇返航。“2012年以前,舟山每年有近10起由于船只抛锚造成的海缆外破事故;而这两年,除了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外,锚损事故几乎没有发生,每年减少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令沈震宇倍感自豪的是,2019年以来,鱼山海域未发生一起海缆外破事故。这样的变化,正是他们履行使命的不竭动力。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黄宁璐 通讯员 富雨晴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