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房地产市场起伏,是激发了斗志还是埋葬了理想?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7-07 08:35:23    

   昨天,杭州市出笼2022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分析报告,它一如既往地引发市场和大众的关注。

  这与人们总是关注每月国家统计局的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房价报告异曲同工,大众带着爱恨交加的情绪,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

  一件民生必需品被搅和得如此牵动人心,也算是一个奇葩了。

微信图片_20220707083729.jpg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01

  标题很有意思——上半年杭州楼市成绩单:一二手房成交不及去年同期,土拍释放暖意。

  接下来的分析用词更加情绪化:上半年,楼市依旧是“难”字当头,疫情不确定影响使得本就低迷的楼市“雪上加霜”。

  2021年,杭州整体政策呈现收紧趋势,尤其是2021年8月5日加码的“新政”,进一步加强了住房限购,不少购房者痛失房票。但进入2022年,杭州宽松政策开始陆续出台,“松绑”成今年上半年杭州楼市关键词,包括房贷利率下调、差异化购房政策等。稳地产主基调之下,杭州整体供求有复苏征兆,“5.17”新政后,二手房市场更是回暖明显。此外,2022年杭州首轮土拍揽金826.76亿元,战果颇丰。

  从上面的分析及其用词来看,房地产俨然成为一场战争,或者盛宴。不管在任何背景下——比如当下是疫情影响,它的一时“失意”都会被无限放大。本应当是它最重要的参与者的普通民众,距离这场盛宴却明显有着渐行渐远的趋势。

  分析中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房贷利率5连降,差异化购房终于落地。就是说开始对“客户”区别对待了。

  02

  本来,和其他市场一样,房地产市场的冷热不均没有什么值得广为惊叹的。雨雪风霜、冷暖自知是所有市场都会经历的,没有必要做出过分的解读。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市场,主要是因为它涉及太厚重的民生,而且与它“辉煌”的三十年有关。

  这些年来,房地产似乎造就一种集体心理的趋同:房价上升多少都基本属于正常,而一旦陷入低迷、徘徊或者略有下降,就像遭遇不可饶恕的错误似的。“遭遇寒冬”这类词语就会蹦出来。

  如果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几乎没有哪一种商品可以几十年一路高歌,哪一件商品可以与房子这个民生必需品相比呢?

  不管承认与否,最不可忽略的是,房价的高企已经成为阻挡人才进入的门槛,高房价已经将一批心怀理想、才华横溢却囊中羞涩的青年才俊挡在一二线城市的大门外!

  更不能遗忘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一二线也不例外。

  而目前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许多城市的住房市场呈现出的也是一种“马太效应”:有房者越有,无房者越无。有房者甚至靠出租房屋就能生活下去,而无房者只能望房兴叹。

  这就是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在政府严厉无比的“房住不炒”的政策警示下,在政府开始绞尽脑汁出台政策盖起廉租房、共有产权房以及其他人才住房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地区如果依旧非得要把房地产当做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美丽的泡沫会在这种“执拗”中逐渐吹大。不知道哪一天的哪一根稻草,就会把这峰表面伟岸的“骆驼”压垮。

  03

  理性地看待房地产市场,让它在政策的引导下尽快恢复其居住属性,降低其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属性,不让它成为被热“炒”的东西,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毕竟,这是一个民生工程,像阳光雨露空气类似。住房与教育、医疗这些与每一个民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一样,要显示出其公平性、合理性,要彰显出政府对于民众基本生存的关心和关注。

  因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到处显示出来的另一种马太效应:有房者住不过来,无房者寄人篱下。

  一个更加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的房地产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城市居民的主要资产就是房子,而城市居民的主要负债也是房子!

  日本经济因房地产泡沫爆破而倒退二十年的教训犹在耳边,美国房地产不良贷款引发的金融海啸也离去不远,中国因为固有的民族习惯和相对密集的人口生生托起了房地产的一路辉煌,但是这绝不是幸运,也绝不会是长久的。

  尤其是,它不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与科技的发展、与制造业的高技术相关。而房子所承载的不过是高价土地上的廉价水泥和钢筋。

  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一下,可以推理出来的结论是,哪一个城市或者地区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并且试图一直依赖下去的话,那么,这样的城市或者地区最终只剩下一堆丛林楼房,最终会因为工业的被边缘化和发展无力而失去竞争力,失去吸引力,变成萧条的空壳城市。事实上,这样的城市已经开始出现。

  高度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地区,其经济也最终会被房地产绑架,变得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没有前途。

  什么时候人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房地产移开了,看成平常之事,那么,这个市场可能就真正回归其本来功能了。

  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还需要等多久?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