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让民生政策的细节给民众带来更多的暖意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7-05 10:06:00    

   “浙有善育”已经从7月1日开始实施,剖析其中细节,足可见其民生导向。

1656751815262_62c006c7159bb85faf331e39.jpg

图源网络

  01

  养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当下人口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近日,浙江省医疗保障局、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助力“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生育保险、门诊特殊病种……医保新政中出现的这些关键词,指向一个方向:民生之忧、之诉求,便是政府考虑和制定相关政策的方向。

  分析其中几个“关键词”,就能从细节上看到这项政策内含的民生暖意。

  生育保险。此次文件提到,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灵活就业人员被覆盖进来。

  过去,个人以灵活就业参加社保的方式,只能够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并不可以直接参加生育保险。现在,新政出台,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同步参加生育保险了。包括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加生育保险。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需要终身治疗,往往会给患儿父母造成很大精神压力。此次文件提到,将癫痫、儿童孤独症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管理。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孤独症儿童点燃生命之光,更多的患儿家庭得以减轻负担,增添信心。

  门诊特殊病种。是普通门诊和住院治疗之外的一项医保待遇政策,是医保部门为减轻部分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参保人员经济负担而实行的一项门诊报销政策。参保人员办理门诊特殊病种待遇认定后,在相应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就可以按门诊特殊病种待遇有关规定进行支付。

  分娩镇痛。此次文件提到,将分娩镇痛、早孕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这既减轻经济负担,又减轻心理负担。

  此前,上海、江西等多个省份已将无痛分娩费用纳入医保,医保政策的出台将极大促进分娩镇痛推广普及。

  02

  截至今年4月底,浙江省已备案托育机构3196家,占全国备案总数四分之一;每千人口托位数2.9个,居全国第二。

  这是共同推进“浙有善育”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2021年11月25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延长了产假,增设了育儿假和独生子女陪护父母假;

  从此,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政策在各个部门亮起一路绿灯——

  省卫生健康委根据0至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率先提出“医育结合”的托育服务理念,并在乡镇启动“医防护”三位一体儿童健康服务创新试点;

  省建设厅在未来社区指标体系中,明确了“配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机构和社区照护驿站,要求设施完备,安防监控设备全覆盖”;

  省风貌办深化研究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的配置方案,为社区多样化落实托育服务设施提供支撑……

  数字化也在不断助力“浙有善育”。数字赋能,让托育机构实现多部门婴幼儿照护数据共享,实现家长“托育一件事”联办。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浙有善育”智慧系统建设,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入托育数字化服务先行建设省。

  凡此种种,都蕴含着对于民生意向的深层次考虑。

  03

  政策指向的民生性应该成为政策制定者的一个常规思维。凡涉及民生领域的政策,尤其需要在细节上的打磨和深思熟虑。从民生利益和角度考虑政策的出发点、落脚点,才会给民众带来暖意。

  “浙江善育”如此,其他一样如此。就在今天,又有两条类似的民生新闻“出笼”——

  7月5日起,杭州一些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杭州市城管局发布《关于做好道路停车巡管员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要求:超35℃这些时段,一些道路泊位暂停收费!

  根据要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的,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40℃以下的,应按规定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适当增加巡管员的休息时间,严禁延长高温作业时间和违规加班加点……

  其实,任何政策的制定首先要考虑民生,不管是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所谓“以民为本”就是要考虑民众的感受,并以此为源。

  “浙江善育”因其涉及面广、时间长久、影响力大而备受关注。这种在生育、养育需要付出高额成本、成为一个重负的时代背景下,政策的“感同身受”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才能给民众带来经济上的“减负”和心理上的暖意。

  浙江省的目标还不止这个。它将以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和完善“生育政策、公共服务和数字支撑”三大体系为突破口,凝心聚力推进“浙有善育”体系建设。从“普惠可及”到努力实现“优质共享”,以新型婚育文化基本形成、优生服务人人享有、安心托育方便可及、学前教育城乡基本同标为目标,勾勒出“浙有善育”更加美好的蓝图。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