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杭州全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国网 · 贾刚为 | 发布时间2022-06-22 14:37:30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记者近日在浙江采访时发现,杭州正在把“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名城”作为目标,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翻开杭州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篇章。

  近年来,杭州的中医药发展紧紧围绕综合改革、数字智治、人才培育、能力提升等重点,研究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实施相关举措,高层次谋划、高规格部署、高质量推进,初步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中医药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走出了一条独具杭州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为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永续进步贡献了杭州方案。

微信图片_20220622144136.jpg

  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委、市政府一年前出台的《实施意见》,谋划考虑的十分久远。

  首先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改革创新入手。着力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合力争创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重点打造中医药数字化改革高地;还强化中医药监管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健全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中药制剂管理。

  其次,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级。加快实现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推行中医医疗双循环服务模式,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提升。

  第三,完善防治体系,发挥独特优势。不断强化中医药对疾病的诊疗作用,培育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支持推动中医药康复养老优势,发挥中医药针对疫病防治的功能。

  第四,构建科创平台,实现跨越发展。加强中医药高峰学科新发展,打造中医药科研转化新高地,开创中医药开放合作新模式。

  第五,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传承发展。实施名医团队引育工程,同步实施青年岐黄培育工程,并且实施人才关爱激励工程。

  第六,打造全产业链,推动提速升级。加速推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升级,助力中医康养旅游多元拓展,推动道地中药材规模种植。

  第七,铸就杭州品牌,加快特色发展。加大擦亮杭州中医药金子招牌力度,持续建设杭州精品名中医堂馆,完美展现杭州中医药特色优势,挖掘提升杭州中医药文化底蕴。

  节气夏至,果熟麦收,万物竞秀。天堂杭州,美丽如画。

  很多时候,回望走过的路,才能看清走了多远,抵达何处。

  这七个方面,体现了杭州对传统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把握,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在新时代杭州事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体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对传统中医药未来发展的部署与要求。

  开展创建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

  朗朗晴空、徐徐清风,中医药发展,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

  杭州市卫健委中医处处长丁闻兰告诉记者,在《实施意见》基础上,杭州市卫健委联合市发改委,研究编制了《杭州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锚定中医药五年发展目标,聚焦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将数字化作为改革抓手,全力开展创建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工作,智绘杭州中医药改革蓝图,当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征程的“领跑者”。

  记者了解到,杭州以老百姓最为关切的“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质量有监管、患者有疗效”为总体目标,聚焦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持续推进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全面构建中医数字医共体、中药材全流程追溯、名老中医“活态传承”、中医“方证”智能辨证系统、中医药数据驾驶舱等立体化的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应用新场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包含有杭州市卫健委的“中医药数据驾驶舱”、“中医药资源一张图”、“中医药质控管理系统”、“中药处方点评系统”、“中医药综合监管平台”,桐庐县卫健局的 “中药材全流程溯源监管”和“中医智能辅助诊疗”,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名老中医‘活态传承’”,杭州市中医院 “中医药智能传承创新平台”,富阳区卫健局“中医‘方证’辨证智能辅助诊疗”等建设内容。

  杭州凭借所探索开展的7项中医药数字化改革项目及多项中医药先进典型案例,《杭州从中医药“数智、服务”两端发力,加快推进一流名城建设》成功入选首届浙江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十大事件”,发挥出杭州作为“重要窗口”“领头雁”的作用。

  杭州中医药以实现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多年建设“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2021年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期满复审并获评审组高度评价。统计显示,全市范围目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已高达1717家,占比97.78%;由2041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配备的中医药人员,占比99.32%。

  其中,杭州市中医院、市红会医院两家市属中医医院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年度绩效考核中,均取得A+等级,名列全国中医医院第12名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第3名,稳居浙江省榜首。杭州市中医院更是一举获得浙江省“十佳医院”荣誉称号,并被列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后备库。

  还有萧山中医院、富阳中医骨伤医院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顺利通过三甲医院复评;7家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实现30个以上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推广实施;5家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日间诊疗,病种达50项以上,中医多技术联合应用服务惠及20余万人次。

  杭州的拱墅区亦成为全国首批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县(市、区)。“一区县一品牌,一中心一特色”的33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呈现多点开花、全面发力的良好势头。

  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医药再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杭州中医药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扎实推动中医药“早期、全程、全面”介入抗疫防疫,关口前移、重点下沉,确保达到密接、次密接人员等高风险人群中药预防干预全覆盖,杭州还在全市范围设立大锅汤剂、小杯或小包茶饮等免费供应点,适时优化调整“预防性中药方”、“防疫茶饮方”等推荐方案,发放防疫香囊,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杭州市西溪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总结出中医药汤剂方、漱口方、茶饮方、香囊方“四大法宝”和“系统化中医诊治方案”这一大利器,形成中西医结合医疗特有模式。彰显中医药在提升免疫力、降低发病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杭州市卫健委领导在浙江省中医药大会和2022年中医药工作大会上先后两次作经验交流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套、4套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杭州市中医药防治工作做法与经验进行了报道,这成为杭州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杭州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名城”

  站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硬招实招,一锤接着一锤敲。

  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杭州多年来坚持以“三名”工程建设为抓手,在《实施意见》实施过程中更是对中医药学科、科研及“政产学研医用”合作模式提出了明确目标。

  2022年杭州市申报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并通过形式审查720项,成功立项145项,较上一年增加21%;其中现代专项2项,重点项目6项;A类59项,B类78项;中医药科研创新氛围日趋浓厚。

  目前杭州市共有中医肾病、中医妇科等国家级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62个,省级以上中医药研究室、重点实验室6个及28个学科成为市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类高峰学科、重点学科或培育学科。其中,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更是在《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名列全国中医肾病学榜单第一名,其科研成果奖已达百余项。

  促进中医药发展,必须从“人才”上下功夫。杭州市中医药紧紧围绕“名医团队引育工程”、“青年岐黄培育工程”、“人才关爱激励工程”三大工程,加大国医大师等顶尖人才引育力度;积极开展百名青年中医骨干跟师培养和中医护理优才培养项目,注重发展人才后劲;开展遴选第七批杭州市级名中医(中药师)和第三批市基层名中医(中药师)。在人才培育上不断锐意创新,增设杭州市级青年名中医评选,今年,杭州市中医院王永钧主任中医师被列入第四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何嘉琳主任中医师被列入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杭州中医药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最新公布的“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浙江省有59名,杭州入选9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浙江省有34名,杭州6人入选;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和浙江省中医护理优秀人才项目培养对象考试遴选中,杭州市分别占据浙江省的26.5%、20.49%,入选人数在浙江省遥遥领先。

  “筑巢引凤”。 在杭州市委市政的高度支持下,杭州市已成功引进7名国医大师和3名全国名中医等,在杭城设立名师名医传承工作室。大力提倡、鼓励西医学习中医,通过“西学中”的培训班,培养更多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有利于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用,举办多种中医药技能竞赛,提升综合能力,杭州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竞赛团体二等奖。

  在全民健康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注重疾病预防及早期干预的大趋势下,具有“治未病”独特优势的中医药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已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

  数据显示,2021年杭州市新增研发使用中药制剂4种,中药协定方92种。杭州市范围5家医疗机构拥有中药自制制剂,注册、备案中药制剂已达94种,同比近三年来杭州市中药制剂年总产值,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与2019年相比,2021年增长了约1571.6万余元。

  杭州中医药正积极鼓励加速研发和转化一批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特色创新中药及院内中药制剂,培育打造一批“杭产好药名药”;作为拥有浙西唯一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地市,杭州西红花、山茱萸、前胡等品种的产量与品质位均位居全国前茅,杭州正致力于道地药材品牌打造及全产业链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杭州拥有千年中医药文化积淀,凭借胡庆余堂等百年老字号、张氏骨伤疗法等3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及河坊街、五柳巷·建国南路、桥西直街等一批富有特色的中医药特色街区,杭州中医药正逐步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目前一批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及一批中医药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正在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天目山等地开发、创建。杭州中医药以养生保健为核心,建设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保健、中医药文化展示、生态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逐步形成。

  为进一步擦亮中医药金字招牌,杭州大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努力营造“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杭州先后组织编撰《杭州中医药史》、《杭州市中医药发展》画册,拍摄《杭州中医药》的宣传视频;并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名医大讲堂”系列公益活动、杭州市“学百年党史 扬国医精粹”献礼建党百年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学习党史 传承中医 喜迎端午”活动、“富阳药谷小镇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暨‘葛洪丹谷’杯浙江省首届香囊设计制作大赛”、“首届中药养生膏方制作竞赛”、“喜迎亚运 传承国粹”杭州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大赛、“葛洪丹谷”杯药膳烹饪邀请赛暨第二届香囊设计制作大赛等中医药特色活动,拓展、扩大、提升了杭州市中医药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国之瑰宝。虽然躬耕基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杭州对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始终放眼全局,勇开新局,正全力瞄定“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名城”目标,持续书写世所瞩目的中医药传承创新新篇章,为祖国中医药发展贡献杭州智慧和杭州力量。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贾刚为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