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中考进行时 看“双减”近一年带来哪些变化?
浙江新闻 · 姜晓蓉 纪驭亚 | 发布时间2022-06-18 07:54:23    

   初夏的夜晚微热。杭州一所初中门口,家长们三三两两站在一起,接晚自习放学的孩子,有些还带着正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等哥哥姐姐。

  “我们孩子怎么劝都不听,放弃了保送,一心要自己考,万一没发挥好可怎么办?”说起孩子,这位妈妈有点焦虑,接过校门口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发的传单,当作扇子用。

  “孩子该学的都学了,我们该做的也都做了,接下来就看他们自己的。”一位爸爸接过话茬,模拟考试后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放松,但他知道,哪里有不紧张的?

  本周,浙江各地陆续进行中考。这个周末,杭州8.28万考生将走进中考考场。对这届初三考生来说,过去的一年有些特别,他们是“双减”后的第一届初三学生。

  “双减”后的第一次中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窗口,这场教育的重大变革,给学生、家长、教师带来了哪些变化?

  家庭教育重要性凸显,家长心态不一

  “初三不补课,中考怎么办?”刚得知节假日不能补课时,初三家长周女士吃了一惊。不过后来想了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嘛。”

  刚开始,周女士还怀疑规定执行得不会这么严格。但从去年九十月份开始,校外培训班都陆续通知节假日停课,她才感受到,“双减”真的来了。

  她有些着急,孩子只上学校晚上的晚自习,够吗?“一度有家长设法给孩子补课,最后还是作罢。”周女士分析,女儿学习还算自觉,跟着学校老师的要求走,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以前是大家都补课,不补的话自己这关都过不去。现在这样至少负罪感少了。”她笑着说。

  “双减”后,孩子的休息时间是如何度过的?一所初中学校在500多名初三学生中做了一个小调查,大约80%的家庭会在休息日安排家庭活动。这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校长章继钢发现,有些家长,“双减”前焦虑,“双减”后更加焦虑。有家长在校园里碰到他时感慨,孩子在家不自律,自己也没辙,有时候真希望没有双休日,孩子能天天来学校。而原本也不太焦虑的家长,“双减”后的心态就更放松了。

  “实际上,太焦虑和太松弛都不是最佳状态。不少家长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还在摸索家庭教育最佳路径。让家长学会做家长,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重视、助力解决的问题。”章继钢说。

  更考验学生学习自主性

  “双减”实施近一年,变化正在校园里悄悄发生。不少人都会问,“双减”后,初三学生的成绩会受影响吗?一位初三年级组长分析,总体保持稳定,但到个别学生身上,确实会有影响。

  考试是指挥棒。杭州去年开始实行全员中考,考试难度下降。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双减”背景之下,中考的难度近几年应该会保持稳定。

  “考试难度下降,再加上‘双减’后,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课后自由安排时间。双重变化也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即要自律,会规划,才能合理高效利用好周末等课余时间。” 章继钢说,正因如此,他发现“双减”后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现象比此前更为明显。特别是成绩中档、不太自律的孩子们,成绩有所下滑。

  这也需要思考,试卷区分度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在应对考试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张倩宇老师认为,在考试中会比较考验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严谨性,试卷往往考的是整个单元或主题,而难度越低的试卷,越要细心。

  这届初三学生,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他们在初中的三年,正好经历了疫情的三年。“由于疫情影响,学生间歇性地居家上课,容易遗漏掉部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居家学习更加考验学生的自主性。”一位初三班主任说,知识点的遗漏可以想办法弥补,但培养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面对高效课堂、精细管理新挑战

  有校长算了笔帐,“双减”落地后,孩子们早上8点到校,晚上8点半离校,学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如何科学合理地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少刷题?这些思考,也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减”后,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改变。“‘双减’后,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也面临着新挑战。例如,作业少了,学生不能去培训班补课,老师们要尽可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吃饱’。”章继钢说,这对老师们其实也是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很快适应新课堂节奏。

  而对于学校来说,学校管理要更精细了。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2小时,如何健康、快乐、高效地度过这12个小时,需要学校管理层从精细思考、精心管理。

  “双减”之后初中学校如何提质?这是一个大课题。以杭州为例,出台了《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八项行动提升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加快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总体上说,眼下无论是师生、家长还是学校,都还处在转型阶段,但积极的变化信号已经出现。

来源:浙江新闻    | 撰稿:姜晓蓉 纪驭亚    | 责编:赵慧子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