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条大新闻!
昨天,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人民政府以视频连线方式,正式签署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沪浙双方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共商共建、全面合作,坚持“四个不变”“三个统一”,强化合作开发协同推进机制,全力确保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年内尽早开工,为深化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共同打造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看到这里,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协议中提到的地方,是小洋山?
其实,只要是去过附近的人,会产生疑惑:大、小洋山岛的名字,是不是叫反了?
因为小洋山岛的面积,明明比大洋山岛要大得多。
这是种误解:2002年前,小洋山岛确实是“小”洋山岛,它的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多一点,远不如大洋山岛。
小洋山岛变“大”,和洋山港的建设有关。
2001年,国务院批准:由沪浙合作在小洋山岛南侧建设洋山深水港。2002年6月,洋山港工程开工建设,在这过程中,伴随着填海造陆,随着港口建设,它慢慢“长大”。等2005年12月洋山港开港时,小洋山岛的面积就远远地超过了大洋山岛。
洋山港的主港区在小洋山岛;连接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和洋山港区的东海大桥,也只是直达小洋山岛。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昨天签署的是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了。
协议中还有一句话:全力确保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年内尽早开工。
为什么是“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呢?
小洋山岛的南北侧水深不一样,南侧深,北侧浅。
洋山港建设时,先开发的是南侧,从2002年起,分四期陆续建成,2017年底,随着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的开港试运行,小洋山港区南侧的开发基本完成。
小洋山北侧尽管水深要比南侧浅,但岸线资源优势明显,满足江海联运的条件要求,因此非常适合打造成江海联运的国际枢纽中心。
也正因如此,在昨天的签约仪式上,国家发改委称:小洋山北作业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四五”规划102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对于推进长江黄金水道江海联运发展,支撑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促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增强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竞争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对小洋山北侧怎么开发。沪浙之间早有合作,2017年7月两地签了《关于深化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的备忘录》《关于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推动成立合资公司,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岸线的联动开发。
2019年11月,两地合作共建的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率先动工的小洋山北侧开发Ab区成陆工程,既是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工程的现行项目,也是原小洋山围垦一期工程的延续项目。
对两年前的那次开工,当时的评论称: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两个世界大港的这一“握手”意义深远,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与浙江积极深化一体化发展,从陆地接轨到海上接轨的一次全新跨越。
那么对浙江来说,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宁波舟山港,和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上海港再度携手。
对浙江的出口企业来说,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也会带来利好。有这么一组数据:浙江的外贸产品中,近三成通过上海港出口,但在过去,由于小型泊位缺失,洋山港每天要拿出3到4个大船泊位停靠小船。等这个项目建成后,相关企业的运输成本将因此降低。
更重要的,则是长远的发展。
相关人士认为:通过小洋山跨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发展世界级的港航服务全产业链,对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港航深度协同一体化、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水平和能级,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黄宏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