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浙江绍兴:打好拆改组合拳
中国网 · 通讯员 王佳琴 | 发布时间2022-06-15 15:58:00    

   自2013年开展“三改一拆”行动、2014年开始“无违建”创建工作以来,浙江省绍兴市围绕“无违建”创建工作主线,强势拆违、深入控违、高效利用、全面创建。2021年,全年完成违法建筑处置面积348.49万㎡,全年完成“三改”面积1076.75万㎡,拆除土地面积157.01万㎡,完成拆后土地利用152.28万㎡。

  据了解,在拆违过程中也暴露了众多的难点、痛点、堵点,拆后利用方面尤为突出。

  拆后土地利用周期长。大面积地块利用率低,受资金及城市整体规划等影响,违建拆除后利用项目不能马上落地,地块闲置期较长,一些复垦复绿地块变为荒地的可能性较大。

  拆后建筑垃圾清理难。一方面部分违建因处于征迁区域,拆后土地清理、利用不能同步跟上,与拆后利用标准还有所差距。另一方面违法建筑拆除后,留下大量建筑垃圾,给建筑垃圾处置带来一定的压力,且不及时清理会日益演变成垃圾堆放处,影响城乡面貌。

  拆后利用规划编制慢。目前因规划原因导致拆违和拆后土地利用受阻的现象屡见不鲜。小型停车场、健身设施等临时利用往往缺少规划许可,存在审批难、建造难的现象。而对于大面积、成片的拆后地块,不能仅以清理后的土地为利用依据,需要编制拆后利用规划,项目落地时间跨度大,影响当年度拆后利用率。

  拆后土地利用不充分。拆后土地往往存在点位小,分布散的特征,例部分拆后的土地零散,一处仅10多平方米,难以整合利用。这就导致拆后利用比较困难,简单复绿无法与原有环境相融合,不能很好展现当地乡村、道路风貌;如单独进行设计规划就会产生成本过高等问题,往往会采取批量设计等方式进行规避,则导致拆后利用不及时。

  拆后利用质量欠提高。现阶段拆后利用方式比较单一,普遍改造为集体公用停车场、绿化公园,房前屋后“一米天地”,很难有大的亮点工程,全市层面拆后土地用于改善民生、美化环境、转型升级等利用典型偏少。小面积地块利用方式简单,缺乏日常监管,拆后形成新的脏乱差问题。且目前拆后土地利用均由属地乡镇(街道)负责,由于土地利用最终需要资金支持,在缺乏财政保障的前提下,土地利用品质往往并不稳定。

  拆后土地利用目前仍面临不少困境,还未完全起到提升城镇环境面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作用。

  下一步,绍兴市将按照“应耕则耕,应绿则绿,应建则建”的要求,首选一批拆改示范典型项目和无违建示范小区、无违建示范工业区,以点带面,化零为整,打好拆改组合拳,充分展现控新拆违、拆后利用工作成效。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王佳琴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