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药物试验研发比较迫切。药企也都在争分夺秒攻坚克难。如此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猴子成了医药研发企业大举收购的对象。实验猴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囤猴”成了很多药企的计划。有的药企甚至直接收购了猴厂。
据介绍,因猴子与人的免疫系统最为相似,因此实验用猴成了很多科研的首选。以使用量最大的食蟹猴为例:此前单价不到7000元,目前已暴涨至16万元,价格飙升逾20倍。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实验猴存量仅有约3万只,市场上“有价无猴”的呼声越来越大。
涨价背后,一方面是新冠背景下医药企业研发需求扩大,政府投入也在加大;另一方面,在供应端,猴子需要近4年才能用于实验,且一只实验猴通常仅用于一种疾病研究。实验用猴的不可重复性进一步加高临床前实验成本和需求量。
实验用猴成长周期长,出栏标准高,持续高企的猴价会否成为我国生物大分子药物创新的瓶颈?“猴荒”难题又该如何破解?
来源:东北网 | 撰稿:辛文 | 责编:赵慧子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