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吉利学院取得的成绩很“吉利”: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消息传来,很多网友很惊讶,也很振奋。要知道,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享有数学建模“奥林匹克”之称,而此次竞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28000多支队伍参赛,吉利学院与清华、北大、牛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同台竞技。
为什么是吉利?这是绝大多数网友好奇的一点。确实,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脱颖而出,足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吉利学院优秀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过硬能力。可是,令人多少有些意外,也值得思考的是,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相比,作为吉利创办的一所高等院校,吉利学院为何能够拥有这么大的实力?答案不在别处,而在吉利学院本身。
卓越人才背后的逻辑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20年,吉利学院践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战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整体搬迁至成都市办学。在成都校区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李书福对同学们提出希望:“上大学,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两年来,吉利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千人千面”计划,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编写出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密码”。
据报道,这套“人才培养密码”包括:打造“数字化+”专业集群,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一流企业+一流学科” 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数字化引领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让学生更具竞争力。总而言之,吉利学院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掘潜力、满足兴趣、得到成长,并且能让他们的所学所思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
事实上,这正是企业办教育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学生会距离生产一线很近,距离应用很近,也就更能迅速地运用和掌握知识。在吉利办学实践中,学校就尤其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产教协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门高超技艺,进而能够实现梦想,成就人生精彩和事业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吉利的帮助下,吉利学院还通过与北京大学进行战略合作,拥有了更多资源、更大平台,得以更好地深度参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也是吉利学院办学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吉利学院在办学上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更为重要的是,离不开吉利的默默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理念上的。李书福一直认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用公益的心办教育,教育才有报国之功,才有为民之利。也正因此,吉利学院能够纯粹地进行教书育人,更多地发现与涵养人才、挖掘与塑造人才、赋能与成就人才。
25年来,吉利一直深耕教育,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去。到目前为止,吉利已累计创办10所院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为社会累计培人才超15万。吉利培养的人才既为吉利提供了人才支撑,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更为社会发展输入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特别是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输送很多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吉利办教育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一路走来,吉利通过实践证明,民办高等院校同样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进而助力民办高等院校发展有着显著的意义。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张渊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张渊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