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所谓“立”即开始之意。一年四季开头的第一个节气,皆为“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代表着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
图源央视新闻
其实,除了时序更迭,四季循环的自然界以始为“立”,中国人不管男女老幼,其一生的命运都与这个“立”字有着不解之缘。
自婴儿呱呱坠地之始,大人就迫不及待天天贴着耳朵谆谆教诲,不仅要立身做人,从小立志,而且还要立长远之志,因为“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殷切,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长大上学,家长又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讲起程门立雪的典故,意在教育子女要效法先贤,尊师重教,潜心求学,立志成才。
成人后,便顺理成章地谈及成家立业,安身立命。当然,作为终极目标,男人还要追求扬名立万,女人则要矢志立贞节牌坊;直至离开人世,还要高风亮节,树碑立传。
当然,为官者还要讲究立德、立威,从商者则要信奉立诚、立信。即使对做过恶事或走过弯路的人,也讲求浪子回头,洗心革面,立地成佛,立竿见影。
至于那些忧国忧民的圣贤鸿儒、仁人志士,穷极一生都在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和信念。这一被世人称之为“横渠四句”的名言出自北宋大家,即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张载博览群书,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其所创立的“关学”,是以其弟子及南宋、元、明、清诸代传承者人士为主体,教学及学术传播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
张载的抱负和学识,尤其是军事素养,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都感叹:“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他认为张载可成大器,而作为儒生研究军事便是人才浪费,大为可惜了。
后来,王安石推行变法,也想得到张载的支持。张载虽然赞同政治家应大有作为,但因政见不合而含蓄地拒绝参与新政的行为,遂渐引起了王安石的反感。
张载一生,治学严谨,学富五车,著书立说,开启民智;在两被召晋,三历外仕,为政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办事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提出训诫子女的道理和要求。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学风正派,勤政为民之人,却终身清贫,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幸亏在长安的学生闻讯赶来,才得以买棺成殓。
然而,与张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发生的几则网络舆情。一则是国内最高学府北大中文系某教授,近百字的“博文”竟然出现12处错误。更令人气愤的是,在错误面前还百般骄横,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作派。这已然不仅仅是个治学态度的问题,而是起码的做人问题了。这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教授,我们还能寄希望于他们来“为往圣继绝学”?
还有两则发生在疫情之下的同一座城市,性质大同小异。一则是养老院的病人被拉去殡仪馆时居然发现“还有生命体征”;另一则是被困在“电话亭”近一个月的外地女子,被警察连推带攘,光着脚消失在冷雨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某地为官者、执法者和社会事业管理者在为政理政的过程中,不要说法制意识和法制思维了,连一点公德良心都没有,也缺乏应有的对民情的体恤和温度,其生杀予夺,草菅人命之行为,于心何忍?指望尔等“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好在“正义只会迟到,而绝不会缺席”,文盲加流氓的教授已经遭到全网口诛笔伐,滥用权力,漠视生命之人也已受到应有的惩罚。
“又是残春将立夏,如何到处不啼莺。”我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社会治理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态文明日臻成熟,类似的闹剧和悲剧必将遁形于时代的帷幕背后!
——2022立夏 寅时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王仙桃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王仙桃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