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浙江智造”需要大批技能人才做后盾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3-31 12:19:35    

   经济的发展正在将过去观念中的“蓝领”、“白领”的界限模糊,这不光表现在收入上,也表现在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上。

  而高技术人才对于经济前进的推动力在新时代格外突显出来。

  这大约就是近日浙江省出笼“关于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深厚背景。

1.jpg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实操考试现场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01

  技术进步、劳动分工已经让一些行业里普通就业者的收入日渐拉近,而技术要求高的产业对于高级技工的渴求,开始超过那些只想寻求“白领”岗位的大学生。

  这是任何一个开始进入平衡发展的经济体都会出现的普遍现象。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正在进入这样的阶段,因此,对于高级技工的渴求也就无与伦比。

  浙江省发布的这个《意见》和《管理办法》,是要搭建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四梁八柱”,其中涉及到的5个管理办法分别为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管理办法、技能人才评价题库资源管理办法、技能人才评价专家管理办法和技能人才评价监督管理办法,是要为全省技能人才铺就了一条更宽阔的成才道路。

  《意见》以三个支撑点来为技能人才搭建“舞台”:拓宽成才空间,为重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撑;统一评价标准,让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放权”不“放手”,将监督贯穿人才选育全过程。

  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措施,都在畅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之路,并使得他们无论在收入待遇、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找到自信和支点。

  02

  近几年的社会现实是,不少年轻人,宁愿去做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也不愿意去工厂做产业工人。

  有数据为证:今年2月份,人社部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

  和去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的排行显示,制造业缺工的现象仍然持续,智能制造领域的缺工程度还在加大。

  显然,制造业招工困难不利于产业适时升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已在浙江全省范围内搭建完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这省已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4384家,其中用人单位4014家。

  而随之而来的是稳定成长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浙江省已有100.54万人次参与职业技能认定,新增高技能人才40.35万人次。

  与之密切相关的技能人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浙江省已在全国率先建立。在浙里办“技能浙江”的评价中心可以看到,评价机构名单、评价职业等级、评价计划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并监督。

  无疑,浙江在为技能人才布局、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03

  工业企业产品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技术的运用,而完美的产品打造需要大批具备高技能技术者及其“工匠精神”。

  对于浙江这样一个由手工业作坊一路风雨、一路变革、一路升级走来、制造业历史悠久的省域而言,技术一直就与工业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亲如肌肤。

  而在新时代的工业发展背景下,与昔日工业发展的环境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许多工业企业的厂房里,几乎没有什么噪音,没有人流走动,只有操作台和自动传送台在安静地工作。

  而这不光需要技术更新的“劳动工具”的快速改善,更需要一大批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级蓝领”。

  包括就业理念也在转变。以往所谓“蓝领”“白领”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现在都在逐步拉近,而这是判断个人社会价值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经济是明显的导向,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在引导人们做出理智、务实的抉择。

  对此,浙江有着独特的思路——这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他们正在试点探索技能人才数字地图,通过综合分析当地经济、就业、社保等统计数据,研判技能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支撑情况,进一步制定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和重点培养评价引导目录。

  这就是一个良好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于类似人才涌现的推动力,也是由“制造”走向“智造”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