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聚焦“双千亿”目标,杭州余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会议释放了一个强力“吸金”信号:余杭区将通过发布“黄金68条”产业政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内贸外贸协同发展和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2021年,余杭区交出了“浙江经济第一区”桂冠下的“吸睛”成绩单:GDP达2502.20亿元,同比增长7.5%。2022年,余杭区乘胜追击提出崭新的“双千亿”目标。何为“双千亿”?即通过三年不懈奋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
“黄金环”上吸聚“黄金要素”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机制畅通无阻、要素紧密联结、吸聚能力超强的环路,无疑,余杭已经在这个黄金环路上聚合了产业、创新、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的叠加爆发力。
去年,余杭通过创新设立招才局和“引才图谱”开出一剂“聚才良方”,人才总量突破31万。这个总量,在2022年预计将超35万。而创新余杭“黄金68条”政策中,余杭更是对顶尖人才求贤若渴。如对顶尖人才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支持力度全国领先;对省“鲲鹏行动”专家等顶尖人才,经认定后给予最高1300万元的奖补政策。
不仅以人才为源动力推动产业、平台自主创新,余杭还精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壮大专精特新企业,落实凤凰行动计划,对独角兽企业给予累计最高1亿元补助。
面对“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和“建设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的重大使命,余杭不断通过政策全方位吸聚资源,积极支持名校名院名企探索研究前沿领域和联合攻关关键技术。目前,余杭主动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省级“尖峰、尖兵、领雁、领航”攻关计划,力争入选省级以上攻关计划项目15项以上,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
锚定“四高地一基地”目标
事实上,余杭已经锚定了打造“四高地一基地”的蓝图,即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全球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全球智能装备产业高地、全球科技企业和顶尖人才创新研发总部基地。
围绕这个目标,余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梅建胜表示:“‘黄金68条’将根据余杭区经济发展形势,重点加大对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各类现代服务等行业的支持力度,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新政发布后,余杭会对数字经济领域研发、流片、IP(EDA)采购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出一批新兴数字经济行业应用场景,对单个企业的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支持力度全国领先。
余杭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特别提到,在生物医药领域,余杭将对完成临床三期的企业给予最高千万级别的补助,进入临床即可获得早期资助。从以前的“事后补贴”到现在的“提前拨付”,这样的模式属于全省独创,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
现场获得“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平台)10强”称号的阿诺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杨东晖介绍,目前司已经有4款药品进入临床试验,如果能获得“黄金”新政的支持,将缓解企业研发资金压力。
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生态。在资金支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之外,余杭还将继续加大公共服务要素保障,保障人才安家、健康医疗、子女教育等权益,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通过“黄金政策”打造“黄金效应”,吸引“黄金资源”,打造适宜发展的最优生态。
大会现场,余杭区还表彰了一批制造业、数字经济、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企业,与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等12家金融机构签约;华是科技等8家企业签约入驻未来科技城上市企业创新园。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丁萨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丁萨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