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料配拌、制作菌棒、挖坑接种、入棚养菌……10日上午,诸暨市街亭镇泉润食用菌栽培基地里,市民张先生带着妻儿体验种菇的乐趣,新奇繁琐的种植过程,让张先生既惊喜又吃力。一旁,基地主人周晓武笑着告诉记者,“在我们基地,既能买到绿色生态的蘑菇,也能科普食用菌知识,还能体难种蘑菇的农事乐趣,来过的人都觉得有趣!”
摸索生态种菇法
开创种菇体验项目,与周晓武浓浓的乡村情结分不开。今年41岁的他出生在农村,长大后到丽水做服装销售,期间认识了当地不少种菇能手,潜移默化,一有空他便跑到蘑菇地里忙活。
渐渐地,周晓武爱上了种菇,细心的他发现,这一行业在老家诸暨尚处空白。“将兴趣爱好与创业致富结合赶来!”2008年,周晓武毅然改行回家种菇,并专程到福建食用菌基地学习取经。
经过半年努力,周晓武的种菇技术日臻成熟。彼时,绿色食品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宠儿,老百姓用筷子投票,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品质至关重要。为此,周晓武摸索出一套生态种菇法:蘑菇种植过程中,不添加催化剂和药水。菇类生长的基料很关键,它是蘑菇生长的土壤,秸秆必须是刚收割的,木屑必须来自刚锯下的树木,陈旧腐烂的坚决不要。
建种菇体验基地
有付出才有回报。周晓武的绿色生态蘑菇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年收入达四五百万元。“每天吃菇,都不清楚菇是怎么种出来的?”很快,周边不少人带着好奇,跑到周晓武的基地看个究竟。“大家对菌菇知识了解甚少,国内种菇体验项目也很少见。”很快,周晓武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2015年,依托栽培基地,周晓武开启种菇体验式休闲农业之路。2016年底,绍兴首个食用菌科普馆在其基地开馆——近200米的展馆,详细介绍了食用菌生长环境、地理分布、食用药用价值等知识。目前,该科普馆已成为当地多所学校的学生实习基地,仅今年已接待民学生近万人次。周晓武还投资180万元,建起智能化恒温菇房,游客通过参观通道,可直接了解蘑菇完整的栽培过程。
除了常规的参观,周晓武还别出心裁启动了家庭种菇体验项目。在这里,游客们能亲手体验种植蘑菇的农活乐趣,并通过认领方式,把种出的蘑菇带回家。体验式种菇,带来了大批游客,光这一项,每年增收50多万元。
“生态种菇+农事体验”,带动了乡村游,还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活样本。今年10月,街亭镇政府在周晓武的基地挂上诸暨市首块“青创农场”的牌子,这里变身为青年农业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来自上海、安徽等地8名大学生已加入基地,合力将泉润食用菌栽培基地的种植、销售从传统模式,向工厂化、高技术化、品牌化推进。
来源:掌上绍兴 | 撰稿:王晓宏 通讯员 史永军 | 责编:张城丽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掌上绍兴 | 撰稿:王晓宏 通讯员 史永军 | 责编:张城丽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