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不断搭上电商脉搏,农村电商已成互联网大潮中极具潜能的“生力军”,并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发展模式。


莪山畲族乡地处浙江省桐庐县中南部丘陵地区,是浙西北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是区位优势最佳的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有其独特的畲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形成了红曲酒、高节竹、黄金粽、畲乡本鸡、茭白、高山茶叶等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
而“黄金粽”就是莪山的特色之一,与别的粽子不同的是,它的原材料里含有一种叫黄荆柴的植物。这种木柴长在大山顶上,形同矮灌木,有清热解毒、解暑祛湿等功效。每到端午,莪山家家户户都会包“黄金粽”,打开粽叶,粽子色泽金黄透亮,咬上一口,糯米带着韧劲,又夹着一股特别的清香。
90后小伙姚鑫城扛起畲乡“黄金粽”招牌已经四年,四年来,粽子的年销量从最初的7万余只增加到如今的50万只。中门民族村因“黄金粽”而定位为“粽意中门”,也是莪山畲乡创客们发展产业特色村的一个缩影。
触摸农村电商“农二代”返乡创业
2016年,莪山畲族乡开始触摸农村电商,逐步梳理畲族文化和畲族饮食,需要寻找并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特产放到淘宝上去销售。在一次村书记会议上,莪山畲族乡领导抛出了这个“绣球”,姚朝水主动请缨。他是莪山中门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姚鑫城的父亲。
“当时就想着,乡里需要发展这个特色品牌,凭自己的认真和踏实总不会给乡里丢脸。”姚朝水接过这个任务,同时想到了在外面做快递的儿子,但工作已蛮有起色的儿子会回来做这个小小的粽子吗?姚朝水心里没底。
“在绍兴当兵,每到端午节就会想家乡那一口,每年家里到端午节都会快递‘黄金粽’,一寄到部队,战友们便抢着来分享,直到现在,我那些战友还馋这一口,他们说,那是妈妈的‘味道’。”姚鑫城了解到父亲的意思后,没有犹豫地就回来了。“尽管当时对于市场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我却很有信心,我想或许有很多人喜欢这个味道却没找到,我所能做的,就是将这个产品做出它原本的味道。”
从采黄荆柴、烧灰、浸水,浸泡糯米,直到一只“黄金粽”完成,共要经历1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姚鑫城都认真地把关,并请来妈妈、奶奶以及村里年纪大的包粽子能手,听取她们的意见,调试味道。“糯米是基础,我们从10多种米里,不断尝试,最终选择了口感好、形状美的;肉粽的话,肉要提前一天腌制,吃起来才入味;粽子的大小控制在110克左右,大小均匀……”姚鑫城坚持每一种食材搭配都要恰到好处,譬如豆沙都是他们挑选的红豆自己制作成豆沙。
2016年,他们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了5万只,另外的全是零售,“后来的订单,实在来不及了,我们就不接了。我本来可以交给别的作坊去加工,但我没想那么做,既然做畲乡的‘山哈老家客’品牌,就要确保每一个粽子都真实地出自我们手中。”姚鑫城说。
农业迭代升级引才引智打响“一村一品”
2017年,姚鑫城开始进行标准化厂房建设,成立了桐庐鑫诚食品有限公司,购置了洗粽叶机、切肉机、蒸粽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粽子的口味也从原来单一的豆沙粽、肉粽增加了五六个新品种,有些订单甚至可以按照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定制。
“粽子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下一步,我们希望把这份利益反哺村里,村集体可以通过入股形式,甚至村民也可以入股,一起把‘黄金粽’品牌做大做强。”姚鑫城说,他要好好考虑品牌的设计,美化粽子的包装,让产品能够满足客人不同需求。
事实上,不仅是中门村吹起了创新创业风。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莪山以“一村一品”为方向,鼓励各村推进农业发展的迭代升级,塑造一村一个“拳头产品”,带动村民增收、村庄致富。
譬如“果香塘联”,大樱桃种植基地,从50亩扩大到现在200亩,价格能卖到每公斤160—200元,是桐庐县首批党员创业示范基地;譬如“稻香沈冠”,是老后进村,但是通过班子调整,实现了后进逆袭,每年依托稻米销售可获得20余万元收入,并与九三学社省委、浙江大学合作,种植了“南粳46号”等十多个稻米品种,衍生出稻渔共养,色彩水稻等稻产业……
一村一图,一村一品,植入双创“因子”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如画卷般在畲乡徐徐拉开。
来源:桐庐发布 | 撰稿:中国网 | 责编:王以茸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桐庐发布 | 撰稿:中国网 | 责编:王以茸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