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网|绍兴专题 > 本网聚焦 新闻详情 A- A+
浙江诸暨发现独特明代水利工程 运行600多年至今仍润泽一方水土
发布时间:2018-12-24 15:01:45    

   近日,浙江诸暨应店街镇百姓在当地发现一座古水利工程,经考证,有关专家认为“该工程建于明朝、甚至更早,曾灌溉农田千亩以上,目前工程中有多个堰坝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

1545628690168_5c206c12159bb82a0fca1588.jpg

  堰是一种横截河流的水利设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坡降、稳固河床、抬高水位、改变水流特性。作为古代主要的引水灌溉设施,堰也是山区半山区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其材料多以块石堆砌或篾笼灌石砌筑而成。

  暗堰亦称暗渠,是荫藏于河床、农田底下的涵洞、渠道的统称。设计根据溪江流向,灌溉便利,在河流平坦段选择浅岩层最佳位置横截河床,深挖至不透水层形成主堰身,然后在地下以巨石垒成堰坎,其上覆盖条石,条石上又覆盖砂石以还原溪流河床,将溪水与周边地下水渗入暗渠,引水至所需地区,用于农田灌溉和人民日常生活用水。

1545628690223_5c206c12159bb82a0fca1589.jpg

  应店街镇位于诸暨市西北部凰桐江中上游。主源出杭州市富阳区五云山,至十二都铜铃头入境,名五云溪。其间,受栲溪、八卦溪等支流注入沙塔溪,东北流至大马溪始称凰桐江。因地形三面环山,其水系形同叶脉,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千百年来,各支流冲积形成一个个梯级小盆地。至明末清初,这里就有南安畈、伍堡畈、留下庄畈等山畈农田6000余亩(至今尚有近3000亩)。

  这里以地皆沙土,上下相通,必俟堰水周流,理势固然。古代乡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在凰桐江中上游设计出一种独特的水利设施--梯级明堰暗渠(也有部分暗堰)。

1545628690276_5c206c12159bb82a0fca158a.jpg

  据明正统年间暨阳《义门应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年间,义民行简应公富而好礼,尊重师傅,尝建读书斋数橼。……己卯春,邑尊张公之任厅事,适圯,议復创之。命公董其事,一再月而落成。概浦僻处山隅原田半厄旱魃,公于骆家溪筑堰四五里,下藏石沟,开山平阜以通之。又筑西堰、大堰、裕堰以潴其水,费不惜数十万金,自是一方不患亢旱,利赖当时,泽及后世……”

1545628690302_5c206c12159bb82a0fca158b.jpg

1545628690331_5c206c12159bb82a0fca158c.jpg

  樟堰是以开凿山岙引水至浦坞塘的跨流域水利工程,引水灌溉300余亩农田。相传,古时应店街镇境内,有大小暗堰10多条,现尚存的横坭堰、樟堰、沙堰、大堰、西堰、陈堰、裕堰、新堰等保存完好而仍在使用。

  梯级明堰暗渠的设计巧妙而合理。用现代科学分析,具有新疆坎儿井的异曲同工之处:

  稳固河床,调整坡降,避免山溪暴涨冲垮拦水堰坝体,同时可配套暗渠引水灌溉;施工简单方便,可就地取材,工程投资省;

  干旱季节,多方向拦截地下水资源,发挥灌溉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源清洁,减少渠面水污染,可供沿途村庄居民生活用水;维护成本轻,使用寿命长,节省土地;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纠纷少,实用有效。

1545628690427_5c206c12159bb82a0fca1590.jpg

  由此可见,在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的亚热带季风区域,建造山区小盆地地带的应店街镇的明堰暗渠,是一个由溪堰、截水墙、砂石滤层、堰坝、暗渠、明渠、水塘等多种水工建筑物组成的,具有截水、滤水、引水、分水、自流和提水等多种水利功能的综合性灌溉、供水工程。

  应店街的明堰暗渠工程,在建成后运行的600多年间,一直承担为本地区提供农田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重任,至今仍然是当地的主要灌溉、供水工程之一,其设计之科学、施工之精良、管理之先进、效益之显著而持久,可谓是古老文明的水利文化,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来源: 浙江日报    | 作者:赵仙芳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