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财赋地,人文渊薮邦。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今年出台《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六大工程,到2022年使浙江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
文化研究阐释浙江样本
《宋画全集》
2005年,由习近平同志亲自指导、谋划和布局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实施,围绕“今、古、人、文”四大主题,至今已先后启动两期,打造一部新时代浙江人文历史百科全书。
▲一期前后历时10年,专项投入超过6000万元,共立研究项目811项,出版学术著作600余种、千余册。其中,《郁达夫全集》等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填补了中国宋画、元画整理汇编的历史空白。
▲二期文化研究工程2017年启动,更注重挖掘阐释浙江历史文脉,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浙江精神的研究,系统阐释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丽水、湖州、义乌、乐清等地也相继实施地方文化研究工程,初步形成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文化建设的“浙江样本”。
以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推动文化传统赓续发展,全省各地建立了20多个跨部门、跨学科的重点研究基地,设立文化研究项目800多项。
保护遗产守住文化根脉
良渚博物院
今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致函联合国,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若申遗成功,这将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最有力的实证。
数十年来,浙江始终坚定不移地保护好文化遗产,守护着文化宝库。
▲非遗保护
2003年启动非遗普查工作,2007年出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如今,浙江所有县(市、区)都建立了非遗保护中心,“10项人类非遗项目、2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76项省级非遗项目”的成绩,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
▲文物保护
成功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浙江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建设浦江上山、嘉兴马家浜两个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与活化。
▲传统戏曲保护振兴
制定《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每年安排1600万元用于56个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传承和越剧艺术的振兴发展。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专门设立20亿元的古村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基金。2013年至今,已启动259个重点村、1284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项目。
▲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
先后出台文件,对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予以扶持;制定出台《关于保护和促进浙江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浙江老字号认定办法》,促进91家中华老字号和461家浙江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
精品创作激发文化自觉
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
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创作服务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发展方式,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
▲从《向东是大海》到《精忠岳飞》,再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批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其中。
▲从《南宋》《钱塘江》到《西湖》,再到《西泠印社》,一批“有格调有内涵”的纪录片将浙江的历史文化用镜头还原再现。
▲从越剧《吴越王》到婺剧《宫锦袍》、歌剧《李叔同》、舞剧《王羲之》和《遇见大运河》,无论是故事结构编排还是二度创作的突破,都产生了良好反响。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浙江深入开展一系列教育普及活动。文化的力量正如春雨滋养浙江大地,激荡出一组澎湃交响乐章。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 作者:叶慧 | 责编:赵晓霞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