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起,宁波各区县(市)对辖区内的海水养殖场、入海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对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制定“一源一策”措施。截至2017年底,宁波136条入海河流提前消灭劣Ⅴ类水体,已全面彻底清除非法或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
聚焦污源管控
省海洋与渔业局一份监测报告显示:仅2017年3月份全省就有27个入海排污口没有达标排放。
2016年上半年起,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展直排海污染源管理试点,重点是加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
2016年7月至11月底,宁波将近1600公里海岸线分成余姚—慈溪、镇海—鄞州、南三县三段,对入海排污口设置情况全面摸排调查。
全面整治修复
经过追根溯源,查明导致宁波近岸海域、入海河流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直排;老厂区没有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雨水管;宁波地质沉降,造成排水管破裂,渗漏至地下水等。
宁波迅速出台相关整治方法,对全市入海排污口作出统筹规划,全面实施规范整治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工作实施方案,配合“污水零直排区”的创建,确保入海河流水质达标。
根据相关方案,宁波将封堵不合法的入海排污口,集中整治不合规范的入海排污口。
相关部门对农业、养殖等场所建设污水管网,集中统一收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入海污水管道;直接封堵难以整治、效益不高的养殖碶闸入海排污口。建立入海管道问题清单,对地下管道淤堵、破损、错位、混接等问题制定修复方案,进行整治。
解决企业直排造成海洋污染,宁波分类治理:对于雨污没有分流的企业,督促、鼓励其新建管网;排放未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到位,同时环保部门加强监督。
按照目标,2020年底前宁波市入海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建立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动态更新系统,健全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的环境监测、执法、养护长效管理机制。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社 | 作者:冯瑄 | 责编:鲍宁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