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题 部门答题 纪委监督 社会评价”,是杭州市萧山区正在开展的一个专项活动。在两个月时间里,针对线上线下收集整理出的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把解决和监督解决当做大事来抓:职能部门一线落实、纪检部门一线督查。走进民心、纾解民困、惠及民生——群众“点题”,“倒逼”出党政机关民情调查研究的风盛,现实意义非常强。
点题“倒逼”民意的“征集面”。基层群众工作,就是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及千家万户。本意为收集民意、为民服务的常规之举,被“倒逼”成了“调查研究”热流:残疾人补贴发放、学校食品采购及安全、中介机构监管、村庄保洁、燃油计量等涉及衣、食、医、教、住、行等8方面近1000条组成“题库”。上有诚心下才“掏心”,群众才会把苦衷说出来,才会相信你真心在帮助自己。面对面、心交心,用脚更用情去排除一切障碍去调查研究,方可求得民意的“真经”。
点题“倒逼”民意的“研判度”。“题”征集上来,百姓的困难摆在那里,这就意味着调查研究有了初步收获,为下一步的研判打下基础。专人专班、各负其责,不搁置、不拖延、不推诿,还特别注重时效,严谨客观地将百姓的“题”或组合或分类,不过滤、不遮掩且原汁原味地进行梳理、汇总、分析,优先提炼出群众最关注、最急迫、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并建立清单台帐,疑惑处还一次次去现场实地调研辨析真伪,同时坚决防止个人偏见及好恶影响对群众意见的评估,以保证“研判”的公正。
点题“倒逼”民意的“落实率”。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民意收集和研判,最终必须通过扎实落实来形成一条完美的“闭合链”。这既要加大民意落实的力度,又要使“督办”成为推动落实令行禁止的道道“金牌”,杜绝了敷衍塞责。如百姓反映强烈的医疗、养老、教育、生育等问题,必须调研其“痛点”痛在哪里、缘由何在?牵头并会同相关部门全程跟进解决,对拖延、推诿者,督问题更督责任、督事更督人、督整改更督查处并定期反馈,唯此,才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点题“倒逼”民意的“回头看”。“题”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化解难点、缓和急点、疏通堵点,坚决防止“雨过地皮湿”“应付”之弊,真正实现民意落实的彻底化和长期化。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倒查”制度保证了落实的延续性。落实的职能部门有专人负责,督查的纪检系统也实行“定向追踪”,公开或暗访、定期不定期予以摸底,同时还与当事百姓建立“电话热线”,广泛听取对整改落实工作的真实评价,不满意者要及时“返工”“补课”,如有“梗阻”即时问责,“回头看”成为问题圆满解决的抓手之一。
中央部署“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披露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国情民情,为强国富民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决策。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也高度吻合了“人民至上”的理念。群众的苦衷就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和解决,群众面前要甘做小学生。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点题就是“出卷”,扎实解决就是“答卷”。点题,逼出了调查研究的实功夫,逼出了民情反映的真实度,逼出了为民干事的真本领。这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群众“点题”促使“真的调研、调研真的”更趋向务实,社会反响也“水涨船高”,这既是对民意的热切回应,也是不断提高人民满意度、增强幸福感的创新举措。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路易 杨阳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