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杭州推出的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0条政策,其发酵效果正浓。它不光在浙江涌动起一股暖流,在全国,也被其他省市自治区和城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仿效。
最被关注、关心的一条是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
何以如此?因为在疫情持续蔓延之势影响下,他们的抗压能力也几乎最弱。
图源网络
01
今年以来,又一波疫情席卷而来。在开业与歇业中走走停停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流动资金存储不足且几乎净支出的条件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种不是因为产品问题、销路问题而被困的境况,更加让企业无奈,“有劲使不上”是企业一致的感受。
在3月26日杭州市出台的这些扶持政策中,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的问题有这类规定:承租市、区属国有企业房屋,免除3个月租金、再减半收取3个月租金。鼓励非国有房屋租赁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疫情带来的损失。各地可统筹各类资金,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
可以看到,本轮房租减免政策主要惠及的还是国有房屋的租户。因此,也有更多的声音呼吁多关注承租非国有房屋的商户。
《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中也提出,各地可统筹各类资金,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业内分析认为,只有全行业主动分摊成本化解困难,才能真正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就是说,人们期待出现更多的“好房东”。
02
扶持政策当然不光房租补贴或者减免一项。在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等服务业均有针对性很强的扶持政策。
而作为落实主体的部门,明明白白附在有关扶持政策的后面。
在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中,包括15个小项: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对困难企业减免部分税收;切实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职工医疗保险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水、气费缓缴;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减免市场主体租金;企业防疫、消杀支出补贴;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推动银企精准高效对接;稳定信贷预期;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推行政府采购“免证明化”。
最明显的是,疫情蔓延导致人口流动明显减少,与之相关联的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等,“受伤”最重,呼声最高,也最需要政策支持。因此在涉及这些行业的纾困扶持措施中,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政策力挺。
03
在杭州,在浙江,这类每逢困难就有政府出面支持的现象,在这里已经成为惯例。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必强调、随时拥有的执政理念。即使是常规的政策背后,都有着“以民为本”的宗旨涌动。
所有的宏大工程和政策后面,都应该有民生做背景。否则距离以民为本的理念就会越来越远,而“以民为本”,应当是执政者心中最基础的理念。
如果站在经济学发展的顶端俯视,就会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的经济行为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当是民生福祉,这既包括物质上的长久满足,更包括精神上所要求的环境、文化、法制治理演绎出来的舒心。
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诉求:减免房租的呼声出现后,房东的利益也不应被忽视。此前,四川便曾推出过措施,各地可对减免房租的业主给予适度财政补贴。
有建议说,在房租被减免之后,为了平衡房东的利益,可以考虑由政府相关部门对出租人进行适当的补贴,补贴的形式可以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
遇到“好房东”是偶然,而以一种政策导向来维持长久的规则,则需要一种机制来保护“好房东”,来鼓励出现更多的“好房东”。
这才是偶然背后的必然,是偶尔以后的长久。“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会因此真正贯彻得彻底。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