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评“浙”70年 新闻详情
投资推动浙江从“制造”向“智造”螺旋上行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3-29 11:01:20    

   浙江要从“浙江制造”跨越到“浙江智造”,这显然需要一股思路周全、力度巨大的推动力量。

  而刚刚公布的年度对于制造业投资有关的数据里,明显可以看到这股力量的影子。

1.jpg

图源网络

  01

  这份刚刚由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信息表明,今年1-2月,浙江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21.2%、28.6%。

  这显然是几个了不起的数字,足可见浙江为制造业加力的决心。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实现了高位开局,为“首季稳、全年稳”打下较好基础。

  怎么才算是“高位开局”?为什么要“高位开局”?了解中国经济年度前进路径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每一个年度的首季度,投资力度基本都是超过全年其他季度——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这些特殊原因指经济前行的步伐因为某一个奇特事件而大受阻隔。

  第一季度投资开工,为接下来后面的月度追求的产值打下良好的根基。尽管经济本是一个链条,没有明确的起点和重点标识,但是,“开门红”投资是一贯被重视的。

  而且现在依旧面临一种特殊的情况——疫情反复已经超过了两年,必须大力气加大投资来推动才能不至于使经济下滑厉害。

  对此浙江有着清醒的认识——

  当前,浙江制造业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通过抓实抓好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带动“415”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推动浙江制造业迈上新台阶、打开新天地。

  这正是遵循着“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的新思路。

  02

  如果对浙江的制造业历史有过关注,就知道,这段历史峰回路转,甚至是绝处逢生,期间充满变数和坎坷。

  千辛万苦,直至今天形成了浙江制造的独特性格和核心竞争力。

  回顾浙江制造业的曲折来路,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型产业为主,与发达国家产业的垂直分工较为明显。

  浙江制造起初多为优质价廉的生活日用消费品,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有利于提升浙江品牌的形象,有利提高浙江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浙江制造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质量强省战略的主要途径。

  “浙江制造”品牌不仅应包括产品的物质成分,也应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应该是一个有品质、有灵魂、有引领、有形象、有实力的一个代名词。

  这些曾经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定位,正是督促浙江制造到今天开始顺利“升级”的基础元素。

  03

  从“制造”到“智造”,浙江行走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变革之路。

  2020年的这个时间点,浙江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开启“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之路。

  当时的目标是分“三步走”:力争当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特征;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如果你有所注意就知道,以制造业起家的浙江,此前对自身的定位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每逢疫情,制造业先行。2003年6月,“非典”疫情过后,浙江首次召开全省工业大会,确立这一目标。时隔17年的2020年,浙江再次专门召开高规格大会,推进制造业发展。而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2022年,浙江再次亮出“制造业”大力投资之剑,时间节点耐人寻味。

  浙江制造业投资遵循的原则是,“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截至3月15日,浙江省548项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共计完成投资297.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

  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投资正逐步放量,有效支撑了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这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质量的提升”。这话说起来拗口、概念化,其内涵却是专注于“浙江智造”的长久目标。

  这些目标化解为2022年的一个个数据,代表着浙江的雄心和艰辛:将围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扎实推进制造业投资专项行动,千方百计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确保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0%,完成制造业投资60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19%,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扎稳产业根基。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