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投资必过山海关”。这是马云在黑龙江撂下的一句豪言,也是提振人心的一句壮语。7月16日,阿里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借助阿里数字经济领域优势,共同建设“数字龙江”。
英雄所见略同。近年来众多包括互联网机构在内的民间巨资投入东北,此中有情怀、有担当、有市场前景的良好预期。然而阿里此番不同的,不只是阿里经济体的更多投入、更大规模,更在于“激活”。马云表示,阿里投资必过山海关,首战最东北,希望从思想观念、市场推进、技术方面,真正激活东三省,用数字经济来推动市场改革。
好一个“投资必过山海关”。一年前的2018年1月,一位著名企业家“控诉”自己在黑龙江亚布力度假区投资遭遇的视频广传网络。紧接着,雪乡宰客事件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一时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带有地域歧视的传言甚嚣尘上。经济相对落后的东北,被抹上了一层阴影,可谓雪上加霜。
众所周知,东北作为传统重工业基地,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些年,尤其互联网经济时代,东北明显有着“沉重的翅膀”。经济发展失速,年轻人口外流。即使在去年东北经济有回暖趋势的情况下,东北三省的GDP增速,也是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辽宁5.7%,吉林4.5%,黑龙江4.7%。
“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东北之痛,同样也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之痛。近年来东北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振兴东北却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外来资本砸钱便能立竿见影的。东北更缺的是全方位的“激活”。
阿里此次投资“过”山海关,没有“摊大饼”,没搞东北三省的“雨露均沾”,而是“首战最东北”,首选黑龙江。很明显,阿里首先挑战的是前几年营商环境被诟病最多的省份。而在路径和“小目标”上,是“希望从思想观念、市场推进、技术方面,真正激活东三省,用数字经济来推动市场改革”。
思想观念、市场推进、现代科技,是阿里投资“过”山海关的“三驾马车”,是东北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所在,也是阿里一路走来成为“经济体”的成功所在。东北三省,黑龙江放列为“首战”,以期推广并影响整个东北。三驾马车,思想观念放在首位,以期投资全面落地。阿里的节奏,是精心的,更是务实的,充满着浙江基因,浙江元素。
阿里从电子商务起步,到今天壮大成为阿里经济体,凝结着创新、弄潮的改革心血。没有思想的激荡,就没有理想有了之后的万一实现。没有观念的激活,就无法赋能市场推进与技术的升级。因此阿里将“思想观念”列为激活东北的首位,以期引领“投资必过山海关”之后在市场推进、技术落地的齐驾并驱,这是路径选择,也是经验总结。
阿里经济体起步于浙江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从浙江市场化程度高的大环境来说,阿里的成长与成功,是浙江营商环境的受益者。而从阿里自身的创新发展历程与模式来看,阿里也是营商环境的推动者、互动者。阿里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自身的机制与模式,反过来又给政府部门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带来了启迪借鉴、倒逼推动的正向互动效应。因此阿里带去东北的,不仅仅是资本投入、商业模式、科技形态,更带去的是附着在这些有形基础之上的思想观念,是具有浙江精神内涵的思维与理念,是浙江创新、创造、锐意进取的改革基因。这种赋能,是振兴东北可持续的动能,也是市场与技术能够有效运转、产生最大效益的核心动力。
阿里投资必过山海关,不是来抢滩市场的,而是来担当使命与责任的。一个“必”字,是情怀,是决心,更是阿里与东北、浙商与东北一起提振的信心。阿里“首战”黑龙江,马云亲自“督战”,要求“签约项目近期要见效”,这是给阿里的使命与任务,也是给整个东北通过数字经济推动市场改革,许下的承诺与决心。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张城丽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张城丽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