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评“浙”70年 新闻详情
评“浙”70年:穿越时代脉动,读懂浙江精神
中国网 · 王玉宝 | 发布时间2019-09-24 13:37:37    

00.jpg

   网络上有人发问:“浙江为什么那么富?”一石激起千层浪,答案丰富多彩。很多人解析时,都把目光瞄向了浙江精神。

22.jpg

 
   2006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了题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这是对浙江人民在创造灿烂文明中孕育的精神品格的深刻总结,是对浙江人民赓续文脉、砥砺奋斗、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同样,这12字亦可拿来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征程上浙江创造的传奇。
 
  浙江,奇在何处?可谓方方面面,蔚为大观。但笔者只想选择几个小场景,捕捉浙江传奇的神韵,管窥浙江精神之“豹”。
 
  比如,浙江GDP总量并非第一,但人均GDP长期处于各省区前列。
 
  更突出的是收入。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34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可谓历史罕见。
 
  浙江民营经济、市场经济之发达,也反复制造出现象级话题。比如,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上榜企业92家,再次蝉联第一。
 
  没有森林的嘉善成为全国最大木业加工市场,不产皮草的海宁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制造业不突出的义乌更是名震全球……有人说,这是片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地方,是个“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的神奇土地。
 
  如果一两次问鼎榜首,或属偶然,但动辄几十年连续夺冠,绝对优势的背后,必有奥妙。
 
  所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12字浙江精神,这对于解读和指引浙江发展十分必要。
 
  比如,求真务实。在历史上,浙江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分别提出“务实而不务虚”和“义利双行”的主张。如今,浙江人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入职企业,一般都不好虚功、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实打实、求实效,以有限精力和资源直击目标,产生最优结果,从而酿造奇迹。
 
  比如诚信和谐。近代浙商鼻祖胡雪岩曾在胡庆余堂立下“戒欺”堂规。改革开放中,浙江曾烧过几把“火”,那是造鞋的企业家主动把伪劣产品烧毁以明志。鲁冠球在20世纪80年代初也曾召回一批略有瑕疵的产品,当众销毁,引发轰动。如今的浙江人做事,契约精神强,订合同一字一字抠,但落实起来丁是丁卯是卯,丝毫不打马虎眼。诚信,让浙商朋友遍天下。
 
  再比如开放图强。历史上,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曾留下佳话。浙江人历来相信奋斗的哲学,追求卓越,不甘人后,要做就做最好,好了还求更好。正是在永不懈怠的姿态中,阿里、海康、吉利、正泰等大批浙商昂首阔步,从浙江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精神既在历史大浪中淘洗而成,亦必须在新实践中升华创新。浙江在新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大力弘扬浙江精神,让浙江精神散发新光芒。
 
  近几年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浙江百姓体验到“谁用谁知道”的惊喜,为营商环境再造金名片,已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无疑是务实精神的再次光大;民主恳谈、新时代枫桥经验、小微权力清单等创新,更凸显对社会诚信和谐的一贯追求;而中国新“四大发明”,就有两项诞生在浙江,“互联网+”、电商等新经济在浙江风生水起,再次映射出创新精神的光芒……
 
  从何处来,优势在哪里,如何继续创新……浙江精神是座宝库,浙江还需不断以精神形塑实践。有浙江精神这座灯塔的指引,相信这片土地还有辉煌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王玉宝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王玉宝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