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评“浙”70年 新闻详情
评“浙”70年:“浙变”是开放中国的缩影
中国网 · 胡印斌 | 发布时间2019-09-24 13:31:03    

00.jpg

   这些年,去杭州、去浙江各地的人流越发多且频密。然而不经意间,潮涌而来的人流似乎在发生着某种变化。即,很多人到杭州、到浙江,就是“纯玩”、纯体验、纯粹的“东奔西走”“东张西望”。

55.jpg

 
  西湖漫步,沈园探幽;天一阁访古,莫干山闲住;南湖一艘红船,普陀万道霞光;富春江上品青碧山水,钱塘江边观泼天大潮……即便是去柯桥、乐清、义乌等地,也更多着眼于世相民情、山水佳处,与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全国人民纷纷来参观企业、考察经济相比,是大家的学习热情消退了?还是浙江可学之处不多了?
 
  浙江就在那里,浙江依然是全国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浙江依然是全国各地人民喜欢、信赖、离不开的经济热土。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浙江企业,数量已经连续21年位列全国首位。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放眼全国,“像浙江那样发展”,依然是很多地方从政府到社会的共识。
 
  只不过,与多年以前相比,如今的“学习浙江”已经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外地“取经”也有了很多便捷的渠道和途径,大可不必专门跑到现场“眼见为实”了。
 
  改革开放之初,一向敢为人先、敢于创造的浙江人“一骑绝尘”,这里涌现出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第一个专业市场、第一个股份合作企业,取得了许多“全国第一”,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下,确实不简单,外界很好奇,愿意亲眼目睹已经发生的变化,并非不能理解。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浙商走遍天下、遍地开花,人们对浙江的变化早已见惯不怪,视为常态了。
 
  特别是,很多“浙江经验”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事功”,而更多指向制度、文化、价值层面的内容,广为人知,启迪心智,激励行动。这些内容,是不是一定要现场看看,无可无不可。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而言,就是浙江的一大创举。一直以来,办事难就困扰着老百姓和市场主体,各地也有很多实践,浙江从2017年率先实施的“最多跑一次”,则以其明确的问题导向,简便易行的操作办法,直指政务病灶,提供解决思路。如今,“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不仅是浙江百姓办事的常态,也推向全国,惠及亿万民众。
 
  此外,浙商的开放、包容也将越来越多的民众和企业紧紧联系起来,大家本为一体,自然就不会像以前一样,眼巴巴地跑过去看个究竟了。像阿里那样,致力于链接无数小企业,赋能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并深度介入亿万消费者的生活。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传递“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的最佳载体。
 
  何况,如今的浙江,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比如更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更强调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更看重生态环境的呵护,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等等。很多去过浙江的人都会感叹那里的山水人文之大美,感叹浙江人哪怕是“卖风景”,也实在高明,比如西湖那么好的地方,居然不收门票……
 
  概而言之,从“取经”到“取景”,从“朝拜”到“闲游”,发生在浙江的这种变化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初重功利、讲实效的发展,到如今重生态、讲质量的发展,这是时代变迁的内在规律,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而正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浙江乃至全国各地都会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符合理想人生。
 
  70年沧桑岁月,“浙变”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蝶变。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胡印斌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胡印斌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