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评“浙”70年 新闻详情
评“浙”70年:古镇悠悠入梦来‍
中国网 · 葛泉 | 发布时间2019-07-28 10:41:37    

00.jpg

  一到“枫泾古镇”门楼,一看就是深宅大院,府第人家。青砖黑瓦,龙脊墙背,婉延爬行,感觉真的很大气,很有灵动美。枫泾古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征服了我。进入“唔呶喔哩”牌坊门,一幅江南水乡古镇的美景展现在我眼前:一条东西走向的市河横亘在我面前,河对岸临水而建的民居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近水楼台,高低错落连成一片形成市镇轮廓线,灰暗斑驳的外墙、木质窗户、吊脚楼插入河中的石柱、驳岸石阶、远近横跨河埠的石桥等传递出岁月的沧桑;市河这边我所处的地方则是一条江南水乡特色的长廊,在长廊里则是店铺和民房。

  沿着狭长曲折的青石板路,一条玉带似的清水浅吟低唱着穿屋而过。清亮的水巷上,横跨着一座座小巧玲珑的石桥,百步三桥,错落有致,巧连妙勾,与对面傍溪而筑连绵不断的屋宇檐廊衔接,任意通达每一个门户,每一个巷口。我驻足在溪边长满暗绿苔藓的石板上,倾听着小溪弹奏出的串串轻快的音符。想象着从古屋里走出来的浣衣女子,捶衣的杵声便清晰地萦绕脑际,久久挥之不去。如果是白昼,阳光一定在溪水中投下石桥和石桥上归浣女的倒影。这份与自然默契交融的怡然、娴静、平和,也许正是始祖所希冀向往的生存状态和人间乐园。只有洞透了生命乃是崇高的所在,才能达到这种禅境和虚静。祖先人格的力量沿袭至今,镇中儒风盛炽,民风淳厚。

  江南古镇都离不开水,水是古镇的灵魂,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贯穿着枫泾古镇。漫步镇中,仿佛进入了迷宫似的殿堂,幽深迂回的巷道如秋波流转四通八达,“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多进宽敞的厅堂,与岩石青砖砌成的天井环环相扣,互为比照、映衬,木椽石柱不翘不裂,浮雕凸现,门庭窗棂花纹雕饰精致典雅,栩栩如生。镇子最奇妙的景观,曲径通幽的巷道,是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结构。独特的建筑艺术遗韵和邈远的地方风貌折射出民族的智慧、文化的积淀,中外学者游客纷纷前往,访古探幽。

  河边的建筑,大都是临水而建,有的墙身直插河水里,与水中的倒影连起来,那是一幅极其优美的对称的图画。

  长廊是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在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长廊不长也就二、三百米,但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生产街”,显然这是解放后改的名字。据说,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开店设行的老板们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历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的长廊成为枫泾的一道风景。廊棚除了游客穿行,还可以放一张桌子,供游客休息与饮食,蔚为壮观。很喜欢沿河一长排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小瓦盖顶,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还有长廊旁边的百首竹枝词。枫泾的桥都很高耸,沿着十里长廊,边走边看风景,街边上的老房子门面不大,但小弄狭长,给人种庭院深深的感觉,象这样的古镇,河街都是一边人家枕河,一边人家面河,当临街的古戏台唱大戏的时候,临河的人和坐船而来的人,都能看见。对面有临河的老茶馆,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面品茶,一面听戏,还可临窗观景,悠哉游哉,不亦乐乎!

  廊棚的里侧多数是小吃店与土特产店。我们去的时候中午已过,但发现这廊棚里仍有不少游客在就餐,菜不是很丰盛,但充满着诱惑:盐水河虾、油炒小田螺、卤水豆腐干、油爆小鱼、韭菜蛤子肉……纯正的水乡特色菜肴。本想也坐下来,弄点酒,吃点菜,化掉些时间,让自己在不经意中享受水乡古镇的韵味。这里的小店铺,都卖着当地的特产,我们走过去一看,有一种叫芡实糕的食品大受欢迎,店主让我尝了一薄片,是用糯米做的,还加了桃仁、松子仁、籽麻、桂花,吃起来特别香,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才买到了两盒。眼睁睁地看着其他游客边吃边谈,如归家般享受,其乐融融。

  我沿着长廊西行,走不多远就到了著名的枫泾三桥。枫泾最美的地方当数河交叉口“井”字节点中的枫泾三桥,即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清风桥为单孔石桥,桥上题有:“水接四方环如玉带,路通六陌固若金堤”。清风桥边有清风阁茶楼,可供人歇脚饮茶,听水摆舟,赏桥看景,自得其乐。三座古石桥分架在两条相汇的河流上,其中架在南北走向河流上的是竹行桥、北丰桥,东西走向河流上的是清风桥,前两桥要小些,后者则大些。过竹行桥,走上清风桥东望,流水潺潺的市河、大大小小穿行其中的游船,南岸灰黑色的烟雨长廊、北岸临水吊脚楼,桥边的杨柳,人景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江南水乡水墨画卷。

    枫围人民公社纪念馆把我带回了往昔的峥嵘岁月。“上海市金山县枫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贫下中农协会”、毛主席语录:人民公社好!进去一间间看:主任室、办公室、知青妇联办、民兵指挥部、会议室,居然还有土记者!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金光闪闪的天安门广场和毛主席像,对面墙上是马、恩、列、斯、毛五个像,与当年摆放无异。在防空洞,进入眼帘的是墙上的标语画: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定要解放台湾、紧跟毛主席永远向前进;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还有毛主席说的著名的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还有飞机和大炮!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自上世纪70年代后,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体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是中国最具盛名的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农民画、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特色。

  走进枫泾中洪村乡村嘉年华,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打谷场、水车坊、小木桥、踩水车、挑担子、田间锄禾、提水过桥,在游乐中切身感受当农民的乐趣与辛苦,让久居都市生活的游客感到新鲜,玩儿得尽兴,忘了归期。

  古镇很古老也很简朴。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幽幽发亮,把一段悠远的历史融凝进去,不留一丝痕迹。天下许多名胜景地,总不免与文人墨客的诗歌词赋、金石碑刻有关,古镇镇没有。吸引我寻踪觅迹的是那普普通通的青砖乌瓦、小桥流水、幽栏曲榭、平常人家和那随意出入的巷道、厅堂、木阁楼,让人思古怀旧,让世俗的心沉静澄明。倘若斟上一杯枫泾黄酒,尝着特色菜肴,在大红灯笼的晃荡中沉醉,再乘上游船,在摇船的咯吱声中入梦,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葛泉    | 责编:徐立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葛泉    | 责编:徐立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