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潮汕街头5岁娃娃同偶遇的英歌队大方共舞的视频被网友们疯狂点赞。视频中,小女孩挥动英歌槌、跳起了英歌舞。孩子的大方自信,引起英歌队员的注意,他们纷纷停下脚步,与小女孩互动共舞,还握手、碰拳致意。网友们纷纷表示,在小女孩的身影里看到了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文化绵绵不绝传承的力量。
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青少年儿童拿过传承的接力棒是对文化遗产最有力的保障。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其中凝聚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视频中小女儿随英歌大队共舞的是广东潮汕地区流传的“中华战舞”的英歌舞,凭借着传承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堪称“活着的非遗”,近年来,当地组织英歌进校园、进社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孩子学起了英歌舞加入到了传承文化的行列,给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带来了新鲜血液。
文化遗产传承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年累月的积淀。丰富精彩的内涵是文化遗产的共同特点,想要实现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做支撑。5岁小女孩听见旋律见到舞队就能拿起英歌槌,也是因为从小的“童子功”,在她家里随处可见的“迷你版”的小鼓、“小蛇”等道具,还有给她量身定制的小英歌槌。随着近两年在短视频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越累越多的小非遗传承人被我们看见,西门女子英歌队平均年龄只有18岁,年龄最小的仅9岁;7岁女孩路边练习舞狮,偶遇专业舞狮表演队伍为她敲锣擂鼓、呐喊助威“小狮子”与“狮群”的完美配合;重庆6岁萌娃李文杰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凭借“喷火”绝技一鸣惊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喷火娃”等。让非遗和青少年组合起来,营造新的非遗生机。
非遗的传承需要我们用心也用“新”,和时代脚步一致给非遗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非遗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的种子在如今时代落地生根,我们需要将非遗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新时代青少年和传统文化碰撞,让非遗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生活。青少年作为非遗未来的发扬者和传承者,真正爱上非遗、选择非遗,才是非遗新生存机遇,确保生生不息,与血脉一样世代相传。
文化是一个民族渊源流长、生生不息的见证和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见证,是我们民族自信的最好表现。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借青少年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余杭融媒 | 责编:徐敏娜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