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地铁乘客携带菜筐等大件行李的议题再次成为网络热点。有网友认为,在公交和轨道交通的高峰期,不应允许乘客携带过大的行李,特别是一些卖菜的人员带着菜筐上车,这不仅可能损坏地板等公共设施,还会影响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
事实上,这并非是重庆地铁首次因携带行李而引发争议。在过去的报道中,曾提到过重庆地铁4号线石船站被戏称为“背篓专线”的情况,这条线路上,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去市区卖菜。
对于这次争议,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表示,乘客携带的行李物品,只要长宽高之和不超过两米,重量不超过二十公斤,即可携带,并没有规定不能单独携带某一类物品,这也包括了菜筐。换言之,乘客有权选择携带何种物品乘坐地铁,除了规定不能携带的危险品等物品以外,只要物品符合尺寸和重量的规定,乘客就可以携带上车。
我们可以理解,普通市民希望公共交通是整洁舒适完美的,但现实是,这个世界是丰富而多样的。有些人衣着光鲜夹着公文包,希望惬意地坐着地铁直奔办公室而去,但也有另外一部分人,他们要背着菜筐挑着扁担劳苦奔波,这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将他们拒之门外,就会给他们的生计造成影响。再转过头想一想,方便了那些携菜筐进城卖菜的菜农,既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不也是方便自己买菜吗?如果要求菜农们只能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进城卖菜,我们还能享用到便宜而又新鲜的蔬菜瓜果吗?公共服务本就以服务绝大多数人为宗旨,有时候“忍一忍”,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何况菜筐作为重庆地方特色的传统工具,承载着重庆市民的生活记忆,它是一种生活习惯,甚至更是一种特色地方文化。
当然对于部分网友的担忧,轨道交通公司也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平衡乘客体验和菜农生产生计的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确保地铁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是轨道交通公司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工作。
但无论如何,如一些网友建议的严禁菜筐上地铁并不妥。正如有媒体所说,一条“背篓专线”承载了无数人的烟火日常,地铁装得下公文包也得容得下背篓扁担,城市的发展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温度。城市交通应该有菜农的一席之地。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辛文 | 责编:陈晓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