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凌晨,南京明尚西苑小区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初步分析,火灾系建筑一楼架空层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这场火灾引起各地对高层建筑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的热议。浙江的高层建筑小区,是否存在类似火灾隐患?连日来,记者在绍兴、金华等地,对一些高层建筑小区展开调查,发现在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现象并不少见,加上不少楼道堆放着可燃杂物,一旦电动自行车起火,火势极有可能向上蔓延。
火灾猛于虎,安全隐患猛于虎。这本是常识,现在却以生命为代价来重申,着实令人痛心。然而,带走15条鲜活生命的火灾,依然没有改变一些小区在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的现象,而且那些架空层也基本没有消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这种现象不只南京和浙江有,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是一个全国性问题。
我们疑惑,难道这么惨烈的悲剧,还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非要灾祸轮到自己和家人身上,才会真的长记性?把这些电动车挪出架空层,停到真正安全的地方,就那么难吗?很多人将板子打在居民素质问题和物业管理问题上。
可对于这样的指摘,一些小区的居民乃至物业并不认同和接受。他们在网上刷屏道:“如果不让停架空层,那让我们停哪里?请告诉我们,哪里是安全的地方?”
他们会有这样的“灵魂拷问”,是因为一些年份较久的小区,在规划和建设时,最初就没有设置专门的电动车集中停放区。而电动车,如今又是许多居民生活工作的出行“刚需”。电动车主也知道把车停在架空层不安全,可如果不让他们停架空层,他们的电动车确实无处可去,总不能停在半空。
若脱离这一实际,只是“一刀切”让他们把电动车挪出架空层,那安全隐患非但不会消除,可能还会更为分散,物业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只会陷入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境地。
所以,居民“电动车停哪里”之问,所真正指向的,本质上还是城市基层治理上在消除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层面,存在的“历史欠账”。而直面这些“历史欠账”,方能出台治本之策。
一个大原则是,补上基层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的短板,为每一个小区提供安全可靠符合消防要求的电动车停放区域,烟感报警、自动喷淋、悬挂式干粉自动灭火等消防设施,一个也不能少。这些区域不仅要有,还要能满足小区居民停放电动车的客观需求。
不过,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比如,安置房小区一般都有架空层,公共区域也有空地,可以在架空层建设完备的消防设施,使之具备停放电动车的消防条件,也可以在空地上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动车棚。至于那些老旧小区,如果确实无空地,也没有架空层,是否可以在周边开辟出专门的电动车停车区域?这都值得探索和实践。
如果把居民安全停放电动车的社会痛点给解决,他们自然也没有理由继续放任相关的消防安全隐患,居民的文明自觉更容易归位,物业的管理也更具现实可操作性。再配上智慧化的城市治理,和常态化的监管,这一场小区消防安全保卫战,才有赢的可能。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评论员 王彬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