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运,人们总会想起一位母亲——巴木玉布木。2010年1月30日,正是全国春运开始的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年轻的母亲背着巨大的行囊,右手怀抱着婴儿,左手的背包几乎垂地,她弯着腰,但眼神格外坚定有力。网友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春运母亲”。
图源新华社
正是这张照片,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巴木玉布木。近日,媒体在又一年春运开启日重访这位“春运母亲”。14年过去了,35岁的巴木玉布木成功脱贫,还盖起了新楼。她在家乡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子女老人,如今的她,已经是一位骄傲的母亲和脱贫致富的典范。
岁末年初,总有一些人和事让人难以忘怀。“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14年前这张“春运母亲”的照片,以一个姿态演绎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外出务工的不易、对孩子的深爱及回家过年的渴望……普通人为生活奔波的艰难和执着,触动了无数中国人柔软的内心。
那个偶然被抓拍的瞬间,定格为“春运表情”,留存在许多人的记忆当中,并牵挂着这位“春运母亲”的命运。其实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巴木玉布木一直在努力生活。14年间,广东、福建、江苏……她跑过不少地方;电子厂、养殖场、工地……她打过一份又一份工,直至在家乡种植经济作物成功,生活开始有了明显改善。此间她还经历了两个子女的离世,如今有五个孩子,除了最小的婴儿,每个人都在上学。她希望知识可以为孩子们的人生赋予更多可能,不要跟自己一样,没有文化永远走不出家乡的大山。
确实,对无数人而言,最难翻越的是生活的大山。在漫长的时光里,无论生活有多艰难,巴木玉布木始终勇敢向前,与时代同行。14年间,巴木玉布木一家的变化翻天覆地:曾经门口的泥巴路,如今已更新为水泥路;曾经一家人挤在狭窄的土坯房,如今也建起了新楼房。这固然是国家精准扶贫的时代画卷,也是个体努力的必然结果。“春运母亲”与命运较劲,经历了悲壮与疾苦,克服着无常与磨难,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份最质朴的倔强与努力,帮助她最终翻越生活的大山,实现人与时代的双赢。
虽说个体都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但平凡的“春运母亲”,她的坚强模样最是动人。面对漫长岁月,普通人的坚韧和力量打开了共情空间,无数的我们与巴木玉布木共悲欢。14年,从21岁到35岁,我们看到“春运母亲”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正是给努力生活的人,最熨帖人心的答案。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评论员 陈江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