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文旅界发生的一件最火爆的事件,便是哈尔滨火了。因为“尔滨”火引发的各地各出奇招,推动旅游的路径值得梳理一下,从而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哈尔滨“花样”冰糖葫芦吸引市民游客们品尝打卡(央广网发 刘夏 摄)
01
淄博烧烤之火让2023年的中国旅游管理者们大脑洞开:在互联网时代,有巨大的社会情绪和榜样力量推动,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尽管对于淄博之火有数不清的、从各个角度进行的分析,但是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火”还是留有迷惑,“火”得如此彻底,“火”得如此规模,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淄博带来的思考尚在进行,临近年底,哈尔滨又“火”了!其火爆程度不亚于淄博。同样一个特征是似乎都没有任何预兆,真是突然就火了。
以往候鸟式的北方人海南过冬的规律被打破,“三亚败给哈尔滨”的反思响彻云霄。似乎全国人民突然之间都喜欢在冰天雪地里寻找旅游的快感,而不再在乎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
哈尔滨如此高的网络人气,直观反映在现实世界中。中国线上旅游平台携程的报告显示,以哈尔滨为目的地的元旦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631%。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
02
哈尔滨之“火”引发各地文旅部门的效仿。尤其是“山河四省”等北方省份更着急还有点不服。“出奇制胜”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他们集体“发疯”卷上热搜,轮番操作。有人称,怎么也想不到2024开年最卷的行业是文旅。
首先“疯”的是河南文旅。从1月9日开始,其官方账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天狂发二三十条视频,四天发布112条,疯狂晒出自己的文旅资源,几天涨粉近百万,深信“量变总会引起质变”。
有人称河南是“被大家喊话喊着急了”,还有人称“这是河南的老战术——题海战术,胜在数量”。毕竟“河南文旅注册抖音账号还不到500天,已经发了1.1万条视频”。
1月份山西、河南刚宣布结成“旅游搭子”,实现六城114家A级景区门票互免。没想到,几天的时间。河南文旅就“悄悄努力惊艳所有人”,直接题海战术卷上热搜,山西文旅发视频称“醋坛子打翻了”。
从11日晚开始,山西文旅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35分,一共发布57条视频,最快的时候1分钟能发两条。有网友称“对,就这个速度,河南文旅按小时发,咱们山西按分钟发”。
河南山西杠上后,山东文旅也坐不住了。1月11日,山东文旅官方账号“好客山东”直接公布邮箱,呼吁山东网友踊跃投稿。谁也没想到网友还没来得及投稿,一条“我姓东”的土味视频就把山东文旅送上了热搜,超71万网友点赞。
河南、山西、山东三地文旅正斗得“你死我活”,河北文旅自然不甘落后。
他们先是将账号名字从“河北旅游”改为“河北文旅”,接着发视频“宣战”,称“山河四省互不内卷条约正式结束,今天这个卷王我当定了”。
随后,河北文旅一天更新75条视频。对此,他们称“75条是抖音的极限!不是河北文旅的极限”。网友戏称“衡水模式的风终究是吹到了河北文旅的身上”。
坐不住的不只是“山河四省”,努力出圈的手法也不仅仅在各类媒体的神操。有些奇特的方式和口号更是“为所欲为”:洛阳高铁站“将军”接站,并称“公主回城,砖石相赠”;河北文旅喊话赵丽颖回家,后者回应:为河北文旅扛大旗,有称“美人计”;河南一些景区也纷纷施出秀肌肉为主打的“美男计”;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江西,居然搞出“锦衣卫”……
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卷”会持续多久?
03
全国文旅轮番上阵,各出奇招,相互竞争不服输,自然是好事。这明显会倒逼在涉及文旅的诸多方面做出改善,积极寻求吸引之道,以迎合旅游者日渐苛刻的要求和日益广泛的需求。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偶然和必然之间的链条链接得更加顺畅,甚至时常会出人意料。淄博和哈尔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这“一不小心火了”的必然来临之前,无数的偶然也需做到随时整装待发。宏观地讲,硬环境的踏实和软环境的造势张扬缺一不可。点燃大众情绪、触动大众心底的那一块柔软,都需要一种通达人心、符合人性的感染和感动。
而这个,不是靠一时兴起的几句口号就能搞定的。尤其是不能病急乱投医,把庸俗当做高雅,把一时当做永恒,低估大众的审美水准,去做那些不过一时图快的事情。
不只是文旅,其他行业的持久吸引力需要同样的逻辑。
做简单的分析就知道,让哈尔滨成功“逆袭”并红遍全网的,是当地民众一系列对外地游客的友好接待。比如,哈尔滨市索菲亚景区在广场上增设游客温暖驿站,让游客在天寒地冻之际能取暖。还有,那里的市民自发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游客,等等。
认真待客,靠“真诚”打动。这个貌似没有边界的词,本来就是所有行业能够黏住消费者的重要手法。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