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此等咄咄怪事明显违背教育的本质
发布时间 | 2024-01-09 09:42:19    

   有关教育的事件总引人关注并容易引起热议,尤其是那些匪夷所思的怪异事件。

  近日,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高一某班班主任让学生们发毒誓的事件即属此类事件,由此它引起了广泛关注。

fc1f4134970a304e4ff588b501aef88bc8175c19@f_auto_edit_7645481

图源网络

  01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名班主任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起立发毒誓,其誓言内容令人不寒而栗:在教室里面只有学习,若违此誓,死全家,先死爹,再死妈。

  而学生的反馈不齐整,也不响亮,多数学生不认同这样过分离谱的做法,拒绝发这样的毒誓。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出人意料:有些学生没有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去做,但被一个一个叫到办公室,被要求手写下来。最终,有4名学生坚决不愿意这样做,竟然被班主任停课并回家反思。

  从家长反映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们对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感到非常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对此事进行彻查,并给予合理的处理和解决方案。

  1月8日下午,睢县教育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回应道,学校第一时间就回复该局,已在调查处理此事,一旦查实,必定对于涉事老师进行惩处。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此等班主任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或者目的出此“下策”不得而知。但是在一个越来越明朗的教育环境中,还能出现此等咄咄怪事,就不是偶然的了。它牵扯着一定的背景或者原因,这等手段悖逆基本人性道德,不仅算是奇葩,更能引发人们对于其原因的思考。

  02

  在人们常规的理解中,学校里面的“发誓”,多是高大上和正能量的,比如,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位别出心裁的班主任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怪异的逻辑试图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

  而且这样的誓言,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让他们更加焦虑和不安。

  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不仅违反了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

  更让人不解甚至义愤的是,那些不愿发誓的学生竟然被停课并回家反思。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剥夺。

  学生们对于班主任此类行为的判别和理解也有区别。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方式,但更多的学生会感到深深的不安,萌生出受到侮辱的心理。

  教育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往善往美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通过威胁和侮辱达到目标。这样的一时目标即使达到了,哪又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后患无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就有的、对于教师这个传承已久的职业的职责定位。拿这位奇葩班主任的行为做对比,师者的三个功能:传道、授业、解惑,第一个就被违背和颠覆了。

  03

  校园出现的这些类似的不和谐的事情,有必要促使整个社会反思:教育到底怎么了?

  学校和老师负有管理和引导学生身心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职责,而其本身也应该在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防止类似怪异事件的发生。

  教育过程本应该是一个积极、尊重和关怀的过程,而不是时不时来一种惩罚或恐吓的手段,通过这种扭曲的方式去达到所谓的短期目的。

  事实上,这种处理方式至少是对学生权利的侵犯。学生有权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基本的尊严,而不应被迫接受任何形式的威胁或惩罚。

  在教室里,学生应该享有自由、平等和尊重的教育环境,而不是被恐吓和威胁。这种发毒誓的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尊严和权利,更是对教育公平和正义的践踏。

  而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师德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来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尊严。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而整个教育大环境应该倡导更加尊重和关怀学生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考试成绩。

  只有这样,教育的本质目的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在让学生们身心健康、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出优秀的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