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歌手杨丞琳在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演唱会,与粉丝的互动环节中称“河南人爱骗人”,引发网络热议。网传视频中,杨丞琳在演唱会上与粉丝互动,她表示:“河南人不可以这样,你们一直有一些名声,爱骗人的事,你们不要骗我哦。”12月10日,杨丞琳在个人微博公开表示,“我要为郑州演唱会上那个冒犯并没有礼貌的玩笑道歉,对不起。的确是我的不对,我非常愿意也应当接受大家及时的指正和批评。再次跟因为我而受到困扰的人郑重道歉。”
这事在网上也形成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结合杨丞琳前后语境,这句话就是在开玩笑,并没有恶意,不必断章取义、上纲上线。也有人则表示,无论杨丞琳是不是有意的,是不是开玩笑,这样的话,都属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确实冒犯了那些善良守法的河南人。毕竟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坏人,老拿刻板印象,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对他们也不公平。
杨丞琳在公开场合发表涉及河南人的不当言论,是否违规?从法律角度看,有律师表示,杨丞琳作为公众人物,这种言论涉嫌地域歧视,侵犯人格尊严权。如果这些话,最终被相关部门认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了,就有可能被主管部门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此事,还要强调一个常识,在权力和责任对等的原则下,公众人物确实应该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更高的道德要求,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影响,避免让民众产生误解,甚至给社会造成伤害。
从这个角度说,杨丞琳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因为那句话而被质疑和批评,并不冤枉,也别怪河南人玻璃心。毕竟一个公众人物进行这样的公共表达,本身就容易被放大,也难免影响力大,波及面广,而越大越广,给很多河南人造成的困扰和伤害就越明显,这是客观事实。
对于这一个案而言,杨丞琳知错并道歉,如果此事涉及到违规违法,依法处理就行,事情到这一步基本就收尾了。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对于这类事情,还是要有进一步的思考。
隐藏在杨丞琳言论风波背后的“地域黑”现象,其实是时代的一个横切面。成因也是多面的,诸如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个体的认知和素养问题,以及自由表达的界限问题等,这些交织在一起,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地域黑”。
面对成因复杂的“地域黑”,也不能只停留在“口水”层面,还是应该有一些思考和改变。比如,“地域黑”背后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那些不道德不体面的个案,还是要想方设法扼杀在摇篮里,用实际行动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我们每一个人说话做事,都要更加有“公德心”,更多顾及他人的感受,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为社会添一份光发一份热。一个公共事件,如果能让一些地方和一些人,产生这样的自省,并付诸于行动,给现实带来一些积极的东西,那事情本身,才算真的有意义。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评论员 王彬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