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丨成年人的“少年宫”火了,既是知识蓄能,更是情绪充电
发布时间 | 2023-11-18 09:40:49    

  夜校,这个原本自带年代感的概念最近火出了圈。据潮新闻报道,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当下已经成了杭州年轻人的时尚夜生活。浙江省文化馆开设的秋季美妆班,30个名额吸引了1700人报名,录取比例为56∶1。很多网友直呼“抢不到,根本抢不到”。

  一课难求。夜校的火爆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并且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受到追捧。和传统意义上补课的夜校不同,如今的夜校更多是兴趣的选择。在浙江省文化馆秋季班的公益课程里,囊括了乐器、舞蹈、美妆、摄影等69门课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被网友们形象地称之为:一个成人版的“少年宫”。

  “上完班,上夜校”。一些夜校的授课时间和地点,对上班族相当友好,很多教学点就在家的附近,完美衔接了工作与学习两件事。这种错峰学习方式,满足了年轻人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要求。课程设置丰富、上课又便利,再加上夜校的师资力量也较为专业和正规,年轻人何乐而不一试呢?

  还有一点很重要,目前不少夜校提供的课程具有公益属性。以浙江省文化馆为例,它们的秋季课程就是免费的。即便是一些培训机构推出的课程,如500元8节课的街舞班,相比于市场上近千元一节课的艺术培训收费,毫无疑问是良心价了,直接让年轻人学艺无压力。关键是机构靠谱,还能体验到专业师资,对于理性务实的这代年轻人而言,如此高的性价比,没有吸引力才怪。

  夜校的走红,从表象上看,仿佛是某种“昔日重现”。但这种对文化生活的追捧,并不是简单的历史重现。从报道看,“松弛感”“充电”成了夜校的关键词。在浙江省文化馆的公益课堂内,一些学生直言:“充电”学习一门技能的这个时间,也是疗愈自己的过程。这意味着,这种“充电”不仅是知识的蓄能,更是情绪的“充电”。下班后有课可上,去插个花、学个烘焙、学习讲杭州话,“夜校”用它独有的松弛感,抚平了在竞争压力下被现实揉皱的生活。

  如此一来,“夜校”作为一个求知的代名词,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它实际上暗示了某种进取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重新定义了属于个人的文化精神生活。我们也有理由期待,杭州及浙江的艺术教育以更质朴的方式走近年轻人,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进一步下沉,成年人的“少年宫”能提供更丰富多元的课程,让更多人的美好生活从“知味”开始。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评论员 陈江    | 责编:周宣印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