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了一封挂号信,白色的信封、娟秀而熟悉的字迹,落款“顺然”,信封里是一叠厚厚的汇款收据。“顺其自然”又来了!在今年署名“顺然”的挂号信里,是110张汇款收据,其中108张9999元,1张55元,一张53元,累计108万元。
从1999年起,“顺其自然”已连续25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金额高达1577万元。每次都用不存在的地址,落款多是“顺其自然”,也有“顺顺”“顺其”“然然”等,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顺其自然”第一次捐款时,曾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好事不说,坏事不做,顺其自然”。
我们都知道,做一件好事简单,一直做好事很难,这样的“难事”,“顺其自然”却偏偏做成了。连续25年,如期而至,“顺其自然”的善,是持久而浓烈的,就像一坛老酒,历久弥香,愈加醇厚。“顺其自然”,也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善良”最原本纯粹的模样,以及人性的真与美,更像是一个培养皿,让爱的种子发芽,在这个世界里茁壮成长。善与爱,交织交汇,助力“匿名捐款”蔚然成风,慈善如蒲公英一般,撒向广阔天地,撒在更多人的心坎上。
尽管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只知道,“顺其自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乐善好施,低调平和,但我们依然不知道他们是谁。当然,并非无法知晓,而是尊重他们的“隐形”,放弃对其的寻找。将“顺其自然”进行到底,这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默契,更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人生态度。因为有些时候有些事,过后不追问,不刨根问底,也是一种大智慧。
有人说,“顺其自然”,不只代表着具体捐款的人,更是一种爱心符号、公益潮流和慈善现象。为什么“顺其自然”会达到这样一个现实高度?捐款数额相对较大,且每年都不落下,只是一面,每一分的善款,都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仅帮助了2000多名困难大学生,而且善款去向明细都是公开透明的,这是另一面。
这意味着,从捐款到善款使用的全过程,没有伪念、邪念、歹念,私念,全是满满的真心、爱心、善心、公心。符合我们对慈善的所有美好想象和期许。也正因此,“顺其自然”一直在神坛之上,屹立不倒。
从现实中看,也不乏因捐款而引起的争议和纠纷,无论是此前被狗咬伤女孩200万筹款风波,还是个别慈善组织陷入的“配捐”诈骗风波,都为慈善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但社会上越是出现这种情况,就越要看得见“顺其自然”的社会公共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顺其自然”中,我们该汲取的真正养分是,真正的善,是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只求每一份善,都能得其所、得其用,真正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使得爱心与信任,不被辜负。只有这样,才能给“顺其自然们”带来更高级的快乐,更能在社会和民众之中竖起一座巍峨且不朽的“善良”丰碑。否则,便是玷污了慈善,也站在了一个文明法治社会的对立面。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顺其自然”的格局和境界,你我该追求的格局与境界,或许就藏在其中,愿我们都能等到“山花烂漫时”。
来源:潮新闻 | 撰稿:王彬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