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丨“双11”,消费者该如何继续爱你?
发布时间 | 2023-11-03 09:15:33    

   这几日,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如期上演。然而有网友反映,付尾款时被提示“优惠信息变更,购买失败”,好不容易凑足满减,由于商品降价全部崩盘,还有人表示直接买比一起付还便宜。一家媒体记者调查也发现,在某平台多个此前订阅的商品,经过双十一满减优惠后,只是与日常订阅价持平。有消费者因此嗟叹:“双11”,想要继续爱你不容易。

  曾有观察者言之凿凿地表示,今年“双11”或许会成为电商行业“低价竞争”最全面、最惨烈的一次。因为和往年的熬夜等优惠、拼单凑满减、规则云里雾里不同,今年多个电商平台宣布拒绝套路,直接“血拼”低价。但官方目光如炬,早在“双11”预热阶段,哈尔滨、南通等多地消协和市场监管部门,就发文提醒商家和消费者,网购时要货比三家、价比三家,警惕商家的“明降实涨”套路。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一些平台推出了直减直降的页面,但“明降实涨”现象依旧不少,依旧需要消费者当完“学霸”当“侦探”,费尽心思计算规则、甄别套路。

  从2009年到2023年,经历15年发展的购物狂欢节,在电商发展史上和国民生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彼时,从单一平台到全网全行业,纷纷加入低价让利的行列,在电商初兴阶段培育了大众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也给消费者带来实打实的优惠。时过境迁,随着一些头部电商平台对市场认识的转变和零售策略的转变,“双11”的确不够“香”了。究竟是无利可让还是假让利、真“收割”的路子玩上瘾了,平台心里清楚,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判断,于是有了近些年“双11”遇冷之说。

  营销策略中习惯将升级版产品称为“2.0版”,“双11”能否在低价标签掩护下默默搞“2.0版”,可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双11”的底层逻辑就是低价,通过特定时段的让利,打开厂商销路,让消费者便宜买到商品,平台也同步获利,实现多赢局面。尽管慢慢会对平时销量和利润形成挤压,但消费者对“双11”的低价期待已经成型了,游戏规则也写好了。这时候,如果要玩,就得真玩下去。见利忘义违背契约精神,透支消费者信任,一次次暗度陈仓,等于把摊子给掀了,让谁也玩不成。

  不玩,也不是不行。低价只是权宜之计,商品经济的成熟形态应该是消费者有能力并且心甘情愿为服务、为品质、为创意埋单,认可商品的价值,让供应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获得合理且持久的利润。如果有平台或者商家有信心,提出不参与“双11”,应该予以支持。说明对产品有信心,对日常培养起来的消费者心智有信心,不用靠低价竞争突出重围。问题是能否有这个魄力和实力,真正对低价说不,而非让消费者在真真假假的“全网最低价”里无所适从。

  今年以来,国家围绕“消费提振年”,着力优化供给、创新场景、改善环境,消费市场的恢复为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眼下,扩大内需仍是关键,应该鼓励创新,持续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热衷搞障眼法、玩“真假美猴王”的把戏,寒了消费者的心,伤了市场的元气,不是好事。无论电商怎么“玩”,都无法脱离基本的供需规律。“双11”如果想继续红火下去,各大电商平台、渠道商必须找回初心,用坦诚、真诚、赤诚锁定消费者的爱。

来源:潮新闻    | 撰稿:张萍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