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刀郎又火。凭借的是歌曲专辑《山歌寥哉》。特别是其中那首一般人搞不清来源和细节的“罗刹海市”,让其在网络上的火爆将某一种说不清源头的社会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从某一种角度看,它的确证实了:这里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情绪做其喧嚣的背书。
01
追根溯源,这个罗刹海本是聊斋志异里蒲松龄笔下的罗刹国,它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与刀郎所唱罗刹国向东二万六千里是一个意思。
据相关专家解读,这个地方在古代并不叫罗刹国,而是流鬼国。流鬼国是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其具体位置说法颇多。先后有鄂霍次克海西部地区、库页岛、阿留申群岛甚至阿拉斯加等等说法。但多数人普遍认为,流鬼国位于今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上,其居民也都为勘察加人。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流鬼国的使者来到唐朝,被唐太宗赐予骑都尉的官号。
《罗刹海市》,源自清朝蒲松龄的奇书《聊斋志异》。原故事奇幻瑰丽、引人入胜,浪漫还有讽刺意义。故事共分三节:罗刹国、龙宫、人世间。
不同解读的焦点在于:罗刹海这个地方的风俗,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是以丑为美。就是颠倒黑白。
刀郎融合各类民间小调将这个故事唱出来,本意如何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引发的各类自说自话、都感觉逻辑正确的解读。
这种不厌其烦的解读折射出一种咋样的社会情绪?或许,这才是值得关注的。
02
刀郎的歌曲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每个人不同侧面的理解。
有人认为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现实版。那些当年对于突然火爆起来的刀郎猛泼冷水的娱乐界同行,被悄然无声地编进这首奇特的歌曲里,称骂得淋漓尽致,却不带一个脏字;有人放达目光,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明显就是针砭时弊,炮轰社会丑恶现象;更有人把歌曲引导到国际关系,解读得居然也是活灵活现、亦真亦幻。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种同一个歌曲被不同的人解读得如此丰富多彩?
抛开娱乐界贯有的恩怨情仇,仅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这首歌曲的火爆,就能折射出大众对于一些现象的看法。但要完整理解歌曲的意义,需要听完整专辑《山歌廖哉》。
你尽可以分析说,它是一首探讨社会虚假、失控和人性的丑陋的歌曲。刀郎用山歌的曲调,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探讨了社会中的虚假、失控和人性的丑陋。他想要讽刺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张牙舞爪的牛鬼蛇神,而是人类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社会价值观的偏离,黑白颠倒的世风,以及以丑为美的人性。
03
在当今世界,人们追求财富和荣耀,这是真是的现实。“罗刹海市”通过马户驴、又鸟鸡等象征手法,揭示了社会中的虚假和人性的丑陋。
而这,与某些社会现象无意中合拍。正是这个,刺痛了人们敏感的神经,让一个表面上嬉笑怒骂的歌曲变得格外生动起来,变得与每个人关联起来——如果你愿意与之相关的话。
放宽视界,追寻背景,可以隐约读出一个网络事件火爆底层的社会情绪。这种按捺不住的社会情绪,才更像是“罗刹海市”之歌火爆不绝的深层原因。它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呼唤真实和美好的回归。
在一个个性化张扬的时代,在紧张和焦虑成为个体普遍面临的问题的时候,人们对于社会的真善美愈加向往,对于社会此伏彼起的假丑恶愈加痛恨。不管是娱乐界时起时落的怪异事件,还是社会其他领域中的不和谐之音,都会引发这种社会情绪的跌宕起伏。进而把一个本意或许并不那么丰富、深邃的歌曲解读得如此五彩缤纷。
从这个视角观察,“罗刹海市”更像是一面多棱镜,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内容。而其愿望却殊途同归:期待社会向善向美。
来源:潮新闻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