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我们的包容心该落足何处?
发布时间 | 2023-07-21 09:54:54    

   一个发生已有半月之久的新闻事件突然再次火爆出圈,大抵是因为它以一个很常见的方式出现却以一种广泛的涉猎性引人瞩目,热议不绝。

  在一个这样的流动空间里发生的事,人们都可以以各自的认知和视角来各抒己见。

下载.jpg

图源网络

  01

  事情并不复杂,情绪却有点揪心。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山西太原段一列高铁票,有小孩哭闹,引起车厢里一些乘客的不快。车厢里反复广播要求如有婴幼儿哭闹请去车厢连接处。

  这一做法引发了幼儿家长的强烈不满。

  她们认为,这种无差别、一刀切的措施引发了我们对现代社会中母婴、母童权益的保障和文明社会应有的举措的反思。

  更有人质问:我们总以公共空间为禁止人们不当行为的说辞,但是,高铁到底是谁的公共空间?

  我们从同理心出发,婴幼儿哭闹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对于其他乘客来说,长时间的哭闹声的确会给他们带来不适和困扰。家长们有责任尽可能地避免让婴幼儿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哭闹。

  但是,将婴儿带到车厢连接处进行哄抚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车厢连接处通常比较狭窄,容易造成拥堵和安全隐患。也并不能完全避免婴儿哭闹声对其他乘客的影响。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因场景和人物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解除办法,这样才能在人性化的大前提下维护好出行环境。

  02

  与之前发生的多起“熊孩子”闹腾、家长不仅不管,还对试图说服制止者出言不逊的事件相比,这自然另当别论。因为,那类是家长、即其监护人有能力做到的。

  而婴幼儿完全不用,饥了渴了身体不适就哭就闹,这是本能,家长当然需要尽力安抚,却做不到完全有能力控制。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中,孩子可能会因为环境、声音等因素而不适,进而哭闹。

  因此,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应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设施,以减少孩子的哭闹,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广播要求家长将孩子带到车厢连接处。这种做法不仅缺乏人性化,而且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思考得再深层次一些,这种无差别措施可能会对母婴的权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儿童的权益尤其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这自然也包括在公共场合中的权益。

  03

  我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公共空间婴幼儿哭闹的常规情形,应该探讨一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设施,比如,设置专门的母婴车厢或者提供一些娱乐和安抚孩子的方法。家长一方,也应该在出行前做好孩子的准备工作,如带上可能安抚孩子急躁情绪的玩具、书籍等,以减少其哭闹。

  从大众的基础认知也能得出类似的推论:这才是现代社会中保障母婴、母童权益应有的方式,也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举措。

  我们应该探索一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设施,以实现更加人性化和文明的公共交通环境。

  人情通达,权益保护,现代文明,这些都是并行不悖的逻辑链条中的不同环节。甚至正是因为这样的符合人性善恶的循环,才带领社会文明螺旋式上升,日渐到达更加为全体民众认同的道德境界。

  现代文明不是冷冰冰的、无条件的“一视同仁”,因人而异也并不是为道德的毁坏撕开了一个口子,每个年龄段人们的权益保护都应符合人性的基础逻辑。

  我们更不能因为整个社会渲染的阶段性焦灼而不分青红皂白地不时来一个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要在尊重不同权益的前提下,采取更能为大众认可的方式去理性地处理貌似常规的一切事件。这样的处理方式才堪称人性和科学。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