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你们把民众的呼声置于何处?
发布时间 | 2023-07-18 13:43:17    

   近日,新闻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学托”泛滥的问题。据多名群众反映,暑假期间朋友圈充斥着大量贩卖中小学学位的信息,声称低于分数线也能录取,并且某些学校的名额被囤积等问题。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针对群众的投诉,郑州市教育局一位处长不光要求删除群众留言,还大爆粗口。

  这个权力是谁赋予他的?他如此避重就轻意欲何为?

1.jpg

相关留言截图

  01

  据新闻媒体报道,有群众通过顶端新闻“我想@领导”平台向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留言:“掏钱就能上?郑州中招贩卖名额成风”“公开卖高中名额,郑州教育局都不管吗”等类似留言。

  投诉内容还包括:到了暑假,朋友圈里充斥着大量贩卖中小学学位的信息,公然表示低于分数线也能录取、某学校名额几个……

  对于群众这些留言,该市教育局不是积极调查寻找此类问题是否存在,严重程度如何,而是首先责问发布的原因,却提出一大堆质疑。

  “你们平台怎么什么都发?”对于媒体的解释——所有群众诉求需经AI和人工双重审核,只要不违反相关法规,审核通过上线后,平台工作人员无权限进行下线操作等,这位教育局的处长居然出口粗鲁!

  对于该群众留言反映的贩卖学位行为,他也首先质疑其真实性,“这是没有经过核实的拼凑信息”,并要求平台撤下群众留言。

  他要求“我想@领导”问政平台在中小学升学期间屏蔽此类信息,“初中和小学招生阶段,类似信息不要放出来。”

  俨然一副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姿态。

  02

  群众在公开的媒体平台留言,这无论如何都是对教育的关心,尤其担心这类或真或假信息给家长和学生们可能带来的困扰。同时,也非常容易造成不正之风,形成教育的凌乱和不公平。

  而作为主管部门——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的这位处长居然表示,群众留言涉及到贩卖学位的行为可能是未经核实的信息,要求平台在中小学升学期间屏蔽类似信息,以避免对家长和学生造成影响。

  到底是哪个影响更恶劣?是要对“学拖”泛滥视而不见还是有意暗中纵容?

  “学托”背后有许多值得警惕的暗流。一则这非常可能是诈骗行为,利用家长期望急迫的心情和侥幸的心理,最终骗钱不办事;另外则可能像往常那样利用“潜规则”、利用独特的通道贩卖教育资源,让腐败以这类方式暗中进行。

  如此,不管哪一类情况,教育主管部门都负有监管责任,不断出现问题都难辞其咎。

  “学托”频繁出现在朋友圈,“钓”的就是家长们的侥幸心理。这种心理源远流长,并不特别。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幼升小、小升初、中招等各阶段招生过程中,曾经乱象不绝、前仆后继。

  作为监管者的教育部门,怎么能置群众的投诉于不顾,自做感觉良好地做出决断呢?

  03

  让人不可思议的还有郑州教育局的态度。

  按道理,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于群众的投诉,不管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深度、广度有多深多大,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调查,或辟谣,或处理。给投诉者一个认真的交待,消除人们的疑惑心理,彻底解决问题。

  而这位可以代表教育部门态度的处长不光心不在焉,应付了事,还口出讳言。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你们怎么放出这种信息!”责备态度明显。即使当媒体记者表示希望教育局能对此进行回复,并对家长进行防骗宣导时,对方依然傲气十足地表示,“会回复,但不是现在。”

  一副置人民利益于“等闲视之”或全然不顾的嘴脸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爆粗口,是态度问题。漠视不管,是职责问题。无论哪一个,都不应该存在于一个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的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

  从这位处长处理“学托”投诉问题的态度,人们完全有理由质疑,包括“学托”在内的教育腐败问题可能真的广泛存在于这一区域,否则他为什么如此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呢?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