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数据分析和专家预测,元旦前后几天,浙江将迎来新冠病毒感染波峰,这意味着更多的人会无意外地“躺下”,接受感染的深浅冲击。
自本月25日浙江冷静分析和客观对待疫情感染现状以来,这个省份积极准备、筹备,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抗击疫情。
核酸小屋“化身”移动诊室
01
这波疫情传播开始进入自然状态。
自月初“新十条”颁布以后,各地都在逐步放松管制,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做出理性、客观、科学的选择。
浙江因此出台管控和治理细节。在逐步放开的同时,就可能出现的境况提前准备,在物资供应特别是民众急需要的发热药物方面尽力做好。
下面的数据可以折射浙江是在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24日晚,1500万片对乙酰氨基酚片连夜分发到浙江全省11个市;
25日,8万盒抗病毒治疗药被送往全省11个市的医疗机构;
同日,杭州市表示,近期日采购退烧类药物近10万盒,协调调拨退烧药物近1000万人份,4个药品生产企业的原料药供应问题得到解决;
当日下午,湖州再次下拨96万颗对乙酰氨基酚片直达全市各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25日下午4时,省级调拨的50万片主要用于退烧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到达衢州并进行分发。这些药将优先配送至各开设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
26日,省政府统筹的100万片对乙酰氨基酚片送达嘉兴;
……
连日来,保障人民群众普通用药成为最重要的事。政府急民众所急,科学、合理、快速地安排大众急需要的药物,安抚民心,减弱市场的恐慌情绪。
02
与管理部门的宏观大略、高处入手相比,发轫于民间的互助细节尤其感人。
12月23日,浙江绍兴柯桥,当地一小区外墙上贴满了退烧药,这都是业主们把自家药拿出来免费送邻居、物业、外卖小哥的。墙上还贴着,“请把药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网友留言说:这是满墙的爱啊!
这样的寒冬里,这样的暖人故事甚至层出不穷——
衢州小伙子筹集500份退烧药,隔着玻璃无接触送到需要的人;8名外卖员接力为农村老人送药;外卖小哥为杭州半山的患者送药;
浙江一药店免费送5000份退烧药给市民;浙江金华热心市民“布洛芬免费送”;杭州抗疫健康驿站上线,65岁以上老人免费送药上门;每人免费领取5片,温州永嘉一家药房将2万片退烧药送给市民……
类似的“暖新闻”在这个冬季里频频上演。在最艰难的时刻,化作暖流流淌在人们心间。
这是政府与民众携手努力、抗击感染波峰到来时应有的实际行动。
一个社会能够把强者关注弱者、感同身受的风范在最日常的生活中显现出来,就可以彰显普通人之间的文明情愫。
这种潜伏于民间的温暖力量,是“危难之处显身手”的生动实践。
03
民生话题,需要认真倾听民众的感受和评论。这一次的买药难,其实也折射出社会治理体系还存在着短板。
最为敏感的是追逐利益的那帮人。他们嗅到“商机”,乘机哄抬价格、损伤百姓利益。而随着感染人数的明显增加,民众对奥密克戎毒株依然存在恐慌——身边类似的例证比比皆是。
人们心怀不安涌向大医院也在情理之中,而药物的一时短缺可能加重这种不安和恐慌。作为管理者,需要吃一堑长一智,提高预见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去顺应民心去解决接下来也许更大的难题。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种庄严的承诺,需要的是科学务实的落地。只有落实到每一个民众可感可知的细节上,才能不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践诺。
任何一场灾难都是从宏观大略到微观细节的考验。它考验政府,考验民众,考验道德,考验法律,考验所有进入这场灾难视野的一切社会文明和治理方式。
彻底摆脱新冠病毒的侵扰、不再回到过去,是民众当下的热切心情与深切渴望。政府的努力与民间的呼应,和谐共振,上下同心,身体力行,最终战胜这场世纪灾难。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