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核酸检测亭“变身”发热门诊的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榜,引起各方热议。自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之后,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龙现象比较常见,民众也开始提前做药物“囤货”,短期内药品供应面临较大压力,多地药房出现退烧药“一药难求”现象。
随着疫情发展、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同时稳定民众情绪。
苏州市将核酸亭临时改造成发热门诊的举措得到舆论频频肯定,门诊站采用“一医一护”的服务方式,让民众就近问诊,不用再去医院排长队。该举措不仅能够减少当地医院的部分医疗压力,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得到妥善救治,同时更是对民众恐慌情绪的温暖回应。
尽管发热门诊下沉社区的做法值得称道,但是否可以“抄作业”则另当别论。核酸亭的设置点多数都靠近居民楼,有的甚至设立在小区的楼栋之间,当核酸亭“变身”发热门诊站后,发热患者集中问诊,这样可能加大社区内传染的风险性,因此,是否能够照搬此做法,还是要慎重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后再做决定。
据悉,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全国多地都拿出来了实招、硬招帮助民众破难题,解民忧。除了江苏苏州改造核酸亭,北京多区在体育馆、文化宫启用了便民发热门诊,可为无基础疾病的单纯发热患者提供对症药物的开药服务。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湖北武汉、福建福州等地免费发放抗疫药品。
当前,保健康、防重症成为工作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是社会早日走出疫情的重要保障。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杨君军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