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面对大流疫,从容和乐观是一个地方的姿态
发布时间 | 2022-12-22 08:16:57    

   随着这波病疫对人体毁坏力的日渐减弱,疫情防控策略也在调整。

  今天,距离国务院“新十条”颁布刚好半月,距离浙江发布详细的落地措施正好一周。在这段与三年抗疫战争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段里,疫情防控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保证民众科学理性防备疫情的同时,乐观自信,最终顺利地回归正常的生活?

  看一下“浙江答案”。

1.jpg

浙江多地推出“共享药箱”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01

  自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以来,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政策重点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当时就有专家研判,接下来一段时间全国将会迎来一波疫情高峰,浙江也不例外。

  事实也的确如此。

  15日,浙江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要求全省各地科学精准落实“新十条”优化措施,全方位加强医疗保障能力建设,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策略大体如下:

  加快发热门诊扩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设尽设,24小时开诊。

  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场所继续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重点是加强疫情监测,保护特殊群体,尽量减缓疫情快速传播蔓延的势头。

  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重点是抢抓当前“窗口期”,进一步筑牢全省免疫屏障。

  开辟重症患者转运救治绿色通道。重点是针对当前居家隔离人数增多的趋势,建立完善社区防控服务协同机制,确保疫情发现时尽快阻断传播链,平缓疫情高峰,减轻救治压力。

  常态化开设“战疫求助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社会各界增强抗疫信心营造良好氛围。

  这是疫情进入新阶段后浙江做出的适应新形势的应对“细节”。

1.jpg

浙江多地核酸采样点变身“发热门诊”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02

  “新十条”后,不看健康码,不做常态化核检,正在各地渐次落实,这让人们开始回归疫情之前的生活状态。

  而另外一个与之相随、不可规避的现实是,发热门诊量激增,退烧药感冒药变得“一药难求”。

  新政策实施以来,感染人数的精确度开始模糊。因为恰好与一年一度的冬季流感时间有重叠,许多人如果不去做各类测试,根本分不清是这个疫情感染症还是以往的那个常态流感症。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各地都开始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开”。

  但对于民众而言,松绑显然意味着被传染机率提高,需要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这也是许多单位决定居家办公的原因。

  政策的有效性突显在它是否有精准的针对性,否则容易引发恐慌。而集体心理恐慌最容易形成貌似无形的社会破坏力,造成不该有的医疗资源的挤兑和浪费。

  这种教训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存在。

  那么,如何从高峰平稳过渡到常态,就需要政府作为给予民众信心,需要针对性强的服务满足居民基础的需求。这正是各地政策考虑的基点。

  针对性越强,民众满意度越高。

  03

  信任,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最为亲密的纽带。有了这样一根纽带,政策的效果才会落地生根不至于大打折扣。

  疫情防控以来的三年时间里,浙江一直成绩优秀。大数据追踪分析,人性化的应对措施,依照疫情变化采取的或紧或松的防控策略,都是在尊重科学前提下的理性选择。

  现在回望,其实这更是这个民营企业数量巨大的省份在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两者之间努力做出的平衡抉择。

  这种大胆、乐观源于对于现实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尊重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做出研判,制定出适宜的政策。这是浙江防疫历史成绩优秀的根本原因。

  包括浙江一周来推行的这一系列落地措施,恰恰又一次证明其政策的科学严谨和毋庸置疑的针对性。

  疫情还会依旧,按照有关部门预测,感染高峰就在眼前、尚未到来。如何在病毒破坏力已经减弱的情况下,让民众不再恐慌、重拾信心,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防疫?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并必须做出务实政策选择的重要问题。

  “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需要科学的政策策略、细致入微的服务去将其落地生根。唯有此,在面对不期的灾难时,民众才能乐观依然;也唯有此,当再大的不测来临时,民众才会信心永存。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