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这个古镇联盟肩负重任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9-21 10:32:00    

  一个奇特的“朋友圈”——大运河古镇联盟9月16日在杭州成立。

  这个新的组织,由塘栖、张家湾、杨柳青、瓜洲、南阳、南浔、崇福、乌镇等八大运河古镇联合发起,全国大运河沿线近40家古镇共同参与。

de6f9c353f0b7f16727c7cc62e5f9c20.jpg

  这个联盟要具体要发挥什么作用?对大运河在当代运行中能掀起多大的波涛?

  01

  中国大运河流淌2500余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从古至今,有不少官方和民间的机构、组织,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

  要想了解大运河古镇联盟,就要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脉络。

  大运河北发燕赵,南抵吴越,流经8个省市。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沿岸城镇乡村星罗棋布。

  过去,漕运的作用使得沿线城镇天然形成一个整体。皇室和民间需要的建筑材料、衣食住行等物资,沿着大运河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粮食谷物、食盐、茶叶、织物、香料及各种土特产等物品,也通过运河在城市间流通。

  后来,这条运河水路,还成为文人墨客的曲水流觞。不少诗词佳作,由此诞生。

  它因跨区交流而建立,也是在跨区交流中不断完善、不断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冲刷和漕运功能的消失,一个个沿河古镇逐渐成为散落各处的记忆。古镇与古镇之间的联系,也没有了以往的紧密,有点像失散了兄弟。

  如何将散落的珍珠串联成链,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与价值?

  这就是联盟的建立“朋友圈”的初衷。

  02

  成立联盟,为大运河沿线古镇在文化、产业方面,迎来更深度的互动、共振和协作。

  这特别像现代思维引领下的“运河思路”。

  很显然,以古镇为名的联盟,指向性更加明确,可以在古镇交流中,求同存异,深度挖掘到每一个古镇自己的文化基因,连线成片,拼就一幅较为完整的大运河文化图景。

  这并非高大上的理想,而同时更是一种现实需求。

  以浙江为例,已经在架构若干中小型“朋友圈”,细化和强化运河沿线的连接。

  今年印发了《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和《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对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进行建设,为全国探索新的经验。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就对“推进信息化与文化相融合”提出要求:推动大运河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深度融合。

  说到底,现代大运河要在科技、文化、经济上彰显新的魅力。

  03

  近40个沿河古镇惺惺相惜、千里迢迢、相约结盟,自然是有备而来。

  且不说流淌了2500年的整体运河文明,以及2500年来各个时代赋予运河的在不同领域的角色。仅就当代这个科技创新、信息传播和经济变迁迅速的节点,大运河也会被赋予更大的使命和更重的担当。

  据称,这个朋友圈的“群主”杭州市临平区塘栖古镇已经谋划出了朋友群的“群公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群宗旨”。

  那就是:融合塘栖千年古镇复兴,构建涵盖数字影视、数字文创、数字娱乐、数字文旅等在内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引爆大运河超级IP,积极开展场景再造;探索设立“运河数字文化大脑”,打造国家运河文化主题小镇,开启文化产业数智创新“云时代”。

  这份具备当代气息的理念恰恰与这句沉甸甸的话相映成辉: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与时代课题。

  这句话评价得很入要领:在新时代,引入科创基因,弘扬非遗文化,拥抱数字场景,将成为重新激活大运河文化,更是吸引众多古镇前来“结盟”的时代密码。

  大运河沿河沿岸的近四十个古镇,就是大运河的受益者和传播者,一河穿过,古镇雄起,激扬当代风云。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