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107家浙江企业入围,入围企业数量连续24年蝉联全国首位。并且,今年浙江入围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也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一。
这既在意料之中,在一些地方又有些出乎意料。
为什么这么说?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01
今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28.66亿元。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的500强企业有19家,其中5家超过6000亿元。京东集团以9515.92亿元的营收规模,首次位居民营企业500强榜首。
浙江企业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以8364.05亿元的营收,成为民营企业500强的“榜眼”。
今年,民营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8.32万亿元,增长9.13%。浙江入围企业营收总额7.9万亿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6万亿元。
营收千亿级以上企业18家,较去年增加4家;营收300亿至500亿的45家,较去年增加14家。
今年,浙江在营业收入总额上超过了广东,总额占500强的比例超过20%,成为上榜企业数量和总营收的“双料冠军”。
榜单背后,浙江民营经济的韧性再一次突显出来。
具体来看,在浙江上榜的107家企业中,有15家企业新晋入围、4家企业退出。
重视研发,猛练“内功”,是浙江民营企业面对艰难的外部环境,保持发展动力的法宝。榜单显示,浙江研发投入前20名企业总计研发费用支出1525亿元,较去年增长34%;前20名企业国内专利授权量1689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7338件,分别较去年增长93%和366%。
02
民营企业是浙江的金名片,这早已是共识。也是历经几十年艰苦奋斗打造出来的——当年土地稀缺资源有限国家投资很少的浙江,恰恰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依靠民营经济自身力量发展的独特路径。
而貌似有着自生自灭“宿命”的民营经济,恰恰习惯于、擅长于在各类艰难险阻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样的历史阶段中,他们中有的被淘汰,有的生存下来。失败的比例甚至令人惊诧。
而好的一面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浙江的民营企业前赴后继,终于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以及让中国乃至世界刮目相看的影响力。
在这里,那些有着良好口碑和影响力、比比皆是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有民营企业的份儿。无论高调还是低调,都是他们。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连着的是一个个艰辛创业最终成功的民营企业。
03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浙江民营企业的生死存亡。这类被称之为“草根”的企业除了先天不足,在发展中还需要不断为自身寻找突破的土壤。
筚路蓝缕的浙江民营企业,在成长中懂得了寻找合适的路径。当他们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政府服务顺势而为,最终打造出适合民营企业生存的良好环境。以温州为典型的浙江民营企业在时代的夹缝中求的生存,并最终为中国蹚出一条值得记录和总结的发展之路。
其实对于浙江而言,榜单是次要的。惯有的低调是浙江民营企业的品格,努力了,成功了,低下头,继续向前。尽管他们悄悄在乎自己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位置,也关心自身竞争能力可以与哪个国家的同行相比。
这的确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有密切关系。这既是历史造就的,一路风尘,左冲右突,浙江的民营企业学会了适者生存;同时也是现实的延伸,市场观念,公平竞争,他们更懂得遵守经济规则的重要意义。
政府的顺势而为尤为重要。在这片民营企业扎堆儿的土地上,政府早已经习惯于凡事考虑民营企业家的感受,从每一个细枝末节入手,为民营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思他们之所思,想他们之所想。在任何一次市场环境变化的关键时刻,扶上马送一程。
政府与民营企业就像一对惺惺相惜的朋友,随时出手相助。这大概正是浙江民营经济能够稳坐24年中国第一而不衰的原因。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