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浙江山区县在思考更加精确的发展路径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7-27 10:33:10    

   山区26县,长久以来都是整个浙江最为关心的。

  昨天,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发布了调研报告。

  透过这两份报告,山区26县未来发展的蓝图,勾勒得更清晰了。

1.jpg

图源网络

  01

  这26个县,绝大部分地处山区,土地面积约为浙江全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正因为如此,经济总量、发展质量排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对于这些山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外重视。

  浩大的山海协作工程就是为这些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设计的。20年来,历经风雨坎坷,他们追赶发达地区的步伐坚定不移。至当今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浙江以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方法推动山区县前行。

  共同富裕离不开产业支撑,对山区26县而言,更是如此。

  山区26县要破解和全省其他地方的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必须靠高质量产业的支撑。

  这两个报告,从不同角度观察能看出:山区26县量身定制、精准实施的“一县一策”,为26县加快发展,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靠自身资源和适宜的策略培育持久的发展动能。

  02

  回顾浙江的现代经济史,当今的“一县一策”思路其实与曾经的“一县一品”的思维一脉相承。所谓“一县一策”就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发展条件,以不同的策略对应之,以便使得政策和方法更加适应当地的发展实际。

  以杭州下辖的淳安县为例,论地域面积,它是全省最大的县。但是因为它80%以上的县域国土面积都在生态红线内,可规划建设空间仅占4.4%,而且还不成片成块,高度碎片化。因此又成了发展空间很“小”的县。

  如果搞普通产业,情况显然相当不利,但淳安人找到了一条新路:靠水吃水。他们招大引强水饮料企业,建设健康饮品代加工或定制生产基地,推动水饮料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个性化发展。

  丽水的缙云县近年来前行的步伐一样豪迈。

  前不久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1年度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绩效考核结果,缙云的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绩效考核第一,实现两连优。

  而其机械装备等“一县一业”的产值,去年就已经超百亿!成为浙江省26县中8个百亿产业之一。

  类似这样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在浙江的26个山区县中,可谓比比皆是。

  这种由曾经的“一县一品”扩展而来、深耕有据的“一县一策”思维在精准推动山区县再发展。

  03

  没有山区县共同富裕,就没有浙江省的共同富裕。

  浙江省把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加快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是浙江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巨大潜力所在。

  特色品牌是“一县一策”的标志之一。许多县都把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县域产业产品在全国打响的重要手段。

  这显然也是为了解决当地农业产业现代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不完善、产品品类多而散、品牌小而杂等问题,鼓励通过利用平台优势集中收购、统一销售。

  思路一致,方式却可以有各自细节的独到之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也正是反复强调的“一县一策”的要义所在。

  两份报告中提及的这个“一县一策”不仅仅体现在客观分析自身资源和发展条件基础上的务实之策,更有着现代经济场景下的对于现有资源的科学合理深耕使用。

  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山区县在新的时代发展中,以“一县一策”为主的思路,正在为资源的更好利用开辟出一条科学的通道,在某种程度上,是为浙江山区1500多万人勾勒了一张未来的发展蓝图,描绘着这1500万民众未来的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